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3: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同步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雪水融化 冲出重围 B.放射光芒 冲破云霞
C.跳出海面 加强范围 D.雪峰高耸 树丛葱郁
2.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一刹那 一瞬间 B.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C.白皑皑 阴森森 D.闪闪发光 斑斑点点
3.下列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B.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C.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即使不说些什么,所以是很愉悦的。
4.《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A.孔隙→内洞→洞口→外洞一出洞→途中
B.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C.途中→孔隙→内洞→洞口→外洞→出洞
D.孔隙→内洞→洞门→外洞→途中→出洞
二、填空题
5.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调子( ) 弯曲( )
调整( ) 歌曲( )
6.根据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作者浏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
(2).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是_________。
(3).作者按_________孔隙、_________孔隙、_________孔隙的顺序写出了孔隙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语言表达
7.句子咖啡屋。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用加点词语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候太阳在云里。(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眼间天边出现了_________红霞,_________地在扩大它的范围。(把句子写具体)
5.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道主任对居民很关心,大家很尊敬他。(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李老师的帮助,我改进了缺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 黑暗( )
10.洞内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内洞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打“√”。
A亮( ) B黑( ) C大( ) D小( ) E奇( )
12.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它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把画“ ”的句子改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值得观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九曲溪漂流
但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 );有的则雄踞一方,( );有的像玉女插云,( );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的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14.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15.九曲溪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________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随舟移,作者仿佛听到了朱在吟唱九曲溪的诗篇。
16.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7.下列对画“﹏﹏”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
(2)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
(3)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
(4)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
18.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分类,从词语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不属于同一类的是D项。
闪闪发光是指形容物体会发光,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也指因反射阳光而像在发出光芒一样。结构属于AABC词语。
斑斑点点是指指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结构属于AABB词语。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词语不属于同一类。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分析,要结合前后句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关联词语选择,在本题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的是C项。不应该是即使所以,应该是即使也。
4.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游览顺序。
故答案为B。
5. diào qū tiáo qǔ
【解析】

6. 叶圣陶 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 沿途风光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观察 进入 离开 窄 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课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7. 这一片枫林,从远处望去,好像一片彩霞。 这是伟大的奇观。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 一道 慢慢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型的转换,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转换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仿写比喻句,要注意比喻句中要写出把A比作B,要有本体和喻体。
(2)本题考查的是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要注意去掉反问词和末尾的问号,改成陈述语气和句号结尾。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改写成拟人句,要注意拟人的修辞手法即把不是人的物体赋予人的形态特征,一定要写出人的特点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把句子写具体,注意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要符合前后句的关系和整体的语境即可。
(5)本题考查的是把反问句改写成肯定句,要注意去掉反问词和问号,把语气变成肯定的,结尾用句号即可。
8. 金华城和罗店相距大约五公里。 因为街道主任对居民很关心,所以大家很尊敬他。 经过李老师的帮助,我改正了缺点。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转换词序,但是保证意思不变的能力。学生根据句子意思转换即可。
(2)考查关联词合并句子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前后两个句子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此题前后句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搭配不当。改正缺点为常用搭配。
9. 观赏 昏暗
10. 黄龙 青龙 石钟乳 石笋
11.黑√ 大√ 奇√
12. 形状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13.不好。原句用“即使”这个关联词强调了这些石钟乳、石笋就算不被具体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是为了表现石钟乳和石笋自身就很吸引人,改后就失去这层含义了。(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9.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和辨析词语含义能力。观看:观察、看见。近义词可以根据“观”字或者“看”字来找。根据全文可知,文章末尾的“观赏”可作为近义词选择。昏暗:黑暗、不清晰。根据全文可找到“昏暗”作为近义词。
10.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可知,有“黄龙、青龙、石钟乳、石笋”。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需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根据“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可知内洞很黑;根据“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可知内洞很大;根据文章对洞内的景物的描写,可知景色奇美。
12.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可知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原句运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加强了语气,更能体现出景物的奇特。
14.风骨刚健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15. 朱熹游览而写的《九曲棹歌》 两岸青山 峭壁 险滩 峡谷 深潭
16. 比喻 拟人 排比
17. √ √ × √
18.表达了作者对可供自己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九曲溪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威武凛然”的意思是威严,让人心生敬畏,更强调气势。句子中“雄踞一方”指的是凭借着强有力的气势和力量占据、统治着一方地盘。与“威武凛然”意思相配。
“亭亭玉立”形容身材修长、挺拔。与玉女挺立在云雾缥缈中的形象相符。
“风骨刚健”包含了雄健有力,刚强的意思,更强调姿态,与虎跃龙腾的姿态相配。
15.
本题考查信息搜集和概括能力。九曲溪因何而闻名,可以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应的答案。
观赏一溪碧水的内容在第三自然段,由“再看两岸群山”可知作者看完碧水,再看群山。
由第四自然段中“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可以得知一路经过哪些地方。
16.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由画线句子连用了四个“有的……”这种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式,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将群山比作“虎、龙”可知运用了比喻。从“雄踞一方、亭亭玉立、俯瞰”这些词语中,可见作者将群山当作了人来写,运用了拟人。
1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重点分析的是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结合上下文推断正误。
(1)“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式,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法正确。
(2)“观景色、视清流、闻水声、嬉浪花”可见游客在九曲溪一边随波逐流,一边赏景玩耍。说法正确。
(3)“惊险刺激”在句中没有体现,说法有误。
(4)联系下文的“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漂流中悠然自在的心情。说法正确。
18.
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从第一段的“沉醉其中、震撼”,到乘竹筏随着碧水穿谷绕峰,欣赏两岸风光,再结合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句“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九曲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