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鼻塞 堵塞 塞车 边塞
B.倔强 强大 坚强 勉强
C.和气 和面 应和 暖和
D.荷兰 荷叶 荷花 荷包蛋
2.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B.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3.下列词语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交叉(交织) 节拍(节奏) B.整齐(划一) 飘动(飘荡)
C.重叠(重复) 指挥(指示) D.集中(分散) 出奇(稀奇)
4.下列关于诗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B.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诗歌一般把道理蕴含在故事中,表面是在讲一个故事,其实是为了讲明道理警示世人。
5.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D.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二、填空题
6.照样子,写词语。
(1)毛茸茸(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姗姗来迟(AABC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白雪皑皑(ABCC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改“被”字句。
(1)人们打扫干净了街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员的鲜血染红了那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阿姨推开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水向山下流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昨天早晨下了一上午的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口语交际。
张爷爷在单位退休了,就在老家的田土里种起了瓜果蔬菜,每天劳动和休闲相结合,日子过得很快乐,但有些邻居却认为张爷爷不会享福,觉得他没必要去劳动。你赞成张爷爷这样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张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搂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0.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11.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 )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 ) ( )
1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 ) 豪华——( )
分散——( ) 镇静——( )
14.这篇文章是按 __________顺序写的。
15.这篇短文赞扬了( )
A.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B.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16.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旅客提出的“怎么往地上倒水?”,地板上有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窗前的树(节选)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③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④夏日的洋槐,郁郁葱葱,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⑤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18.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春天槐花的______和______。
19.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春天洋槐的特点,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
A.隐绿 B.沉稳 C.甘甜淡雅 D.绝不喧哗
20.作者写夏日的洋槐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暴风雨中的洋槐,目的是_____________。
21.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槐树叶老了,就应该抛弃。
B.槐树落叶是一种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C.槐树落叶腐烂之后,可以为槐树的生长提供养分。
D.槐树落叶是一种自然规律,腐烂之后可以为槐树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还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
22.读了这篇文章,你从洋槐身上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写作。
儿童诗是孩子的心与生活的对话,是孩子的心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孩子的心与梦想的对话……感受诗歌的魅力,用诗歌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声。
要求:①题目自拟,注意诗歌格式;
②语句通顺、流畅;
③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
A选项 鼻塞 塞车读sāi;堵塞读sè;边塞sài;
B选项 强大 坚强读qiáng;倔强读jiàng; 勉强读qiǎng;
C选项 和气读hé;和面读huó;应和读hè;暖和读huo;
D选项 荷兰 荷叶 荷花 荷包蛋都读hé
2.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的停顿。诗歌停顿的方法:①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②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③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④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
选项C应该是: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D
【解析】
略
4.C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一般把道理蕴含在故事中,表面是在讲一个故事,其实是为了讲明道理警示世人,这样的文体是寓言,而不是诗歌。
5.D
【解析】
略
6. 金灿灿 绿油油 光秃秃 津津有味 欣欣向荣 楚楚可怜 白发苍苍 生机勃勃 得意扬扬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仿写的能力。
(1)ABB式的词语有:亮晶晶、黑沉沉、静悄悄、金灿灿、香喷喷、笑哈哈、水汪汪等。
(2)AABC式的词语有:头头是道、念念不忘、斤斤计较、欣欣向荣、代代相传、窃窃私语等。
(3)ABCC式的词语有:怒气冲冲、得意洋洋、大名鼎鼎、生机勃勃、议论纷纷、人才济济等。
7. 街道被人们打扫干净了。 阳光被茂密的树叶遮得严严实实。 那本书被指导员的鲜血染红了。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被”字句。
“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受事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受事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施事者),即成被字句。
(1)受事者是街道,为主语。施事者是人们。
(2)受事者是阳光,为主语。施事者是树叶。
(3)受事者是那本书,为主语。施事者是指导员。
8. 一位漂亮的阿姨轻轻地推开门。 泉水一路唱着歌向山下流去。 即使明天下雨,我也不会改变我的出行计划。 昨天下了一上午的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应用中不同句型的变化,按照题干的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变换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扩句,即在原句上加上合适的形容词进行修饰即可。在本题中可以对阿姨进行修饰,是一位漂亮的阿姨,对推开门进行修饰,是轻轻地推开门。所以连起来是一位漂亮的阿姨轻轻地推开门。
本题考查的是改写为拟人句,注意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把“物”赋予人的生命形态即可,在本句话中,可以把泉水当成人来描写,例如泉水一路唱着歌向山下流去。
本题考查的是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在本句中,加点词的前后关系式转折关系,所以运用加点词写出合情合理的句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在本句话中语义重复,昨天早晨和一上午语义相重复,所以应该去掉一个即可。
9.赞成。因为如果退休没事做,老人就会无聊,也很容易生病。张爷爷这么做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身心。
【解析】
略
10.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11.搂 到 楼 道
12. 聚精会神 情不自禁
13. 低沉 简陋 集中 慌张
14.事情发展
15.C
16.因为旅客被贝多芬勤学苦练的精神所感动,从而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17.贝多芬练琴时手指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得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是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11.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分析,要注意常见的错别字以及一些字词的积累,在本题中错误的是搂 到改为楼 道。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词语语义的分析,写出对应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写出符合词义的词语。
1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1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写作的结构,在本文中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所写。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得出,这篇短文赞扬了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1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得出,这位旅客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是因为旅客被贝多芬勤学苦练的精神所感动,从而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1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得出,地板上有水的真正原因是贝多芬练琴时手指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18. 形态 香味
19.B
20.突出洋槐坚强不屈的品格。
21.D
22.要像洋槐一样,沉稳、朴实和坚强。
【解析】
略
23.范文:
童年(诗歌)
童年、童年,是在春风中放风筝,嬉戏,玩耍。
童年,是在夏风中游泳,打闹,欢笑。
童年,是那秋风中朗朗的读书声——整齐,洪亮。
童年,是冬风中打雪仗,满面雪花。
童年,陪我经历了许多的春夏秋冬,
我长大了,
童年,不见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写诗歌首先要注意诗歌有固定的格式;
其次可以在诗歌中突出自己的感情,描写对象选择通过一些想象,描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新奇、欢乐的场面;
此外还可以加上合适的修辞比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例如“燕子叽叽喳喳地讨论”就是一种拟人的手法。
固定的格
1.诗题前空六个格。
2.诗题下行空白。
3.写正文(书写正文时前边要空四个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