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7:0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B.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天启王戌秋日”属于年号干支兼用法。
C.“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下列对名著《傅雷家书》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1966年间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往来书信,本书由傅雷次子傅敏主编。
B.傅雷是著名翻译家,在文学、绘画、音乐各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在信中他和儿子谈《世说新语》、《人间词话》、敦煌壁画、盖叫天,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修养。
C.傅聪留学法国后,傅雷在信中表达了对儿子深切的思念,“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也抒发了从前对儿子太过于严苛的自责,称自己“可怜到四五十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D.文革期间,傅雷夫妇不堪凌辱,悲怆离世,傅聪知道后悲痛欲绝,父子的通信也到此为止,但傅雷夫妇纯洁正直、真诚高的灵魂光芒,会照彻人间。
3.下列对《傅雷家书》的情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朱人秀》是傅雷夫妇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信。
B.傅雷与儿子傅敏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C.傅雷提醒儿子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D.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5.下列对《关雎》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在主题上,大多认为《关雎》主要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B.开篇用比兴手法,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自然流畅,婉曲动人。
C.诗歌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增强了音调的和谐美及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D.第三章的格调迂回低缓与第二章的轻松明快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语言表达
6.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明朝人。文章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________(体裁)文。
(2)“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右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篇,也称“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三、填空题
8.名著阅读: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选文出自我国著名翻译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以及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丹纳的《艺术哲学》等都是经他之手翻译交流至中国。作为父亲,和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他在信中对儿子提出意见和建议,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9.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其中大部分书信都是_______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___________(人名)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儿子果然不负父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___________大师。
四、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领,表现了男子对所钟爱的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三句,既塑造了女子勤劳能干的形象,也通过这种反复咏叹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悠哉”的意思是悠然自得,表现了男子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快乐自在的精神状态。
D.本诗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这个过程美好而不低俗,有苦恼而不悲戚,正符合孔子对《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
(2)分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B.甲诗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C.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乙诗首联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D.乙诗是一首送别诗,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表现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1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甲诗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13.两首诗都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傅雷家书》节选
①亲爱的孩子:我六月二日去安徽参观了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到十二日方回上海。此次去的人是上海各界代表性人士,由市政协组织的,有政协委员,人民代表,也有非委员代表。看的东西很多,日程排得很紧,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我又和邹韬奋太太(沈粹缜)两人当了第一组的小组长,事情更忙。一回来还得写小组的总结,今晚,后天,下周初,还有三个会要开,才能把参观的事结束。祖国的建设,安徽人民那种急起直追的勇猛精神,叫人真兴奋。各级领导多半是转业的解放军,平易近人,朴素老实,个个亲切可爱。佛子岭的工程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不但我们看了觉得骄傲,恐怕世界各国都要为之震惊的。科技落后这句话,已经被雄伟的连拱坝打得粉碎了。淮南煤矿的新式设备,应有尽有;地下330公尺深的隧道,跟国外地道车的隧道相仿,升降有电梯,隧道内有电车,有通风机,有抽水机,开采的煤用皮带拖到井上,直接装火车。原始、落后、手工业式的矿场,在解放以后的六七年中,一变而为赶上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矿场,怎能不叫人说是奇迹呢?详细的情形没功夫和你细谈,以后我可把小组总结抄一份给你。
②五月三十一日寄给你夏衍先生的信,想必收到了吧?他说的话的确值得你深思。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于不知不觉间忘形的。我自己这次出门,因为被称为模范组长,心中常常浮起一种得意的感觉,猛然发觉了,便立刻压下去。但这样的情形出现过不止一次。可见一个人对自己的斗争是一刻也放松不得的。至于报导国外政治情况等等,你不必顾虑。那是夏先生过于小心。《波兰新闻》(波大使馆每周寄我的)上把最近他们领导人物的调动及为何调动的理由都说明了。可见这不是秘密。
③看到内地的建设突飞猛进,自己更觉得惭愧,总嫌花的力量比不上他们,贡献也比不上他们。只有抓紧时间拼下去。从黄山回来以后,每天都能七时余起床,晚上依旧十一时后睡觉。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因为出门了一次,上床不必一小时、半小时的睡不着,所以既能起早,也能睡晚。我很高兴。
④你有许多毛病像我,比如急躁情绪,我至今不能改掉多少;我真着急,把这个不易革除的脾气传染给了你。你得常常想到我在家里的“自我批评”,也许可以帮助你提高警惕。
14.傅雷曾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先要学做人”,通读全文后,你觉得要具备怎样的品质才算学会了做人呢?
15.表达情感,我们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在选文中,作者主要运用哪种抒情方式来表达情感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6.当我们进行评价、探究性阅读时,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文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评价、探究,请你找出一处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启示感悟等任选一方面进行批注。
六、作文
17.请以《那句话,说得有点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将标题补写完整(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必须鲜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D.《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D。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C.结合原著内容可知,傅雷在信中表达了对儿子远去他乡的难过不舍之情,同时,通过描写在儿子离家后回忆以及与儿子的相处,表达了对没有好好对待儿子的愧疚之情,表明了作者是个有担当的人,选项中“自责”表述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B.傅雷与儿子傅聪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排序。
⑥句紧承首句话题,提出观点;
然后②句先摆困难,再用①③层层递进列举了两种面对困难的态度;
再用⑤句引用名言论证及第④句的事实论证。⑤④两句道理与事实论证中,因第④句与结尾句“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意思联系紧密,故放在⑤句后。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D.应为:第三章的格调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选D。
6. (1)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说明 (2)大苏泛赤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前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意思是“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体现了王叔远技艺精湛。
7. 305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文学常识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8. 傅雷 《傅雷家书》 《约翰·克利斯朵夫》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把握。
第一空:根据文段内容分析,这段文字是作者傅雷在1959年8月16日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从“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分析,这句话正是傅雷在告诉傅聪表演时的表情要温和。“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分析,这句话是在告诉傅聪用餐礼节,教导傅聪做一个有教养的青年。据此分析,应填:傅雷。
第二空: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据此分析,应填:《傅雷家书》。
第三空: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全集》)、罗曼 罗兰(《约翰 克里斯朵夫》《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伏尔泰(《老实人》)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据此分析,应填:《约翰 克里斯朵夫》或《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9. 《傅雷家书》 傅雷 傅聪 钢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填空。文段节选自《傅雷家书》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的家信,是对傅聪的安慰与鼓励。《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家、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在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傅聪: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据此填空。
10.(1)C
(2)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用雎鸠鸟的和鸣来比喻男女之间的和谐恩爱,并引出后面的内容。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C.理解有误。“悠哉”意思是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思念深长的样子。该句写出了“君子”对“淑女”追求不到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故选C。
(2)
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分析。乐府诗中三大主要手法“赋、比、兴”中的兴(起兴),用其他的人事物来抒发自我的情怀,为后面烘托气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到了求偶的时节,所以有雎鸠热闹纷繁的气氛,自然而然的天性。后面,又说“君子好逑”。说明人同自然界的其他物种一样,雄性追求雌性天经地义,谦谦君子热爱美丽的女性也是理所应当。到了恰当的时机,男子与自己的爱人相见,有所倾慕,借周围的事情去表达自己想要同爱人甜言蜜语,爱恋依依。所以这句诗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用雎鸠鸟的和鸣来比喻男女之间的和谐恩爱,并引出后面的内容。
11.D
1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出送别地点和行人去处;颔联用处境相同来宽慰友人;颈联安慰鼓励,诚挚的友谊可以跨越时空,缩短距离;尾联劝诫友人,寓寄诗人积极进取的心境。(豁达、乐观、豪放)
《送友人》: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颔联表达诗人对朋友漂泊生涯的关切;颈联用“浮云”“落日”作比,在山青水秀、红日夕照的背景下送别;尾联,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马匹萧萧长鸣,无限深情。(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解析】
【分析】
11.
D.【乙】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此句将“友人”比作“浮云”,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将要离别的关切;“挥手”告别之时,“班马”似乎也懂人的别离,不禁萧萧长鸣;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表现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表述有误;
故选D。
12.
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语句。
【甲】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辅”有“护卫、保护”之意;“辅”字写出了长安与三秦的位置;将长安与广阔的三秦联系起来,表现了长安雄浑阔大的气势,意境开阔。
“望”可以理解为“看得到”;“望”字将长安(京城)与蜀地联系起来,写出诗人站在长安遥望蜀地的形象;联系“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可知,“望”字暗写即将离别,开拓诗歌意境,开阔读者视野,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同时使人感到“五津”可望,既有惜别之情,又含豁达之意。
13.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及把握作者情感。
【甲】诗诗题意思是,送友人杜少府到蜀州任职,写即将与友人分别;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城阙”点明分别之地,“五津”点明友人即将去往的地方。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写诗人与友人处将相同,都是在宦海中浮沉之人,以此来宽慰友人。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分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是真挚的友谊不会因距离的遥远而变淡,心永远是在一起的;意在表达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事件、空间的限制,满含诗人的宽慰之意,意境旷达。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意在告诫友人莫要悲伤流泪;表现了诗人内心豁达,乐观而豪放的心胸。
【乙】诗诗题意思是,送别友人;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意思是: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首联点明分别之地“城外”。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将友人比作孤蓬,即将踏上万里征程,写出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关切。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将浮云的漂泊无定比作游子之意,将落日对山的依恋比作故人之情,在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的背景下依依惜别。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挥手”告别之时,“班马”似乎也懂人的别离,不禁萧萧长鸣;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满是离愁别绪。
14.有爱国情怀;戒骄戒躁;有自省精神;有吃苦精神。(意思对即可)
15.直接抒情 “我真着急”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儿子性情急躁的担心,以及浓浓父爱。
16.句子: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于不知不觉间忘形。
批注:这句话给了我深刻启示,告诉我人时时刻刻都应有自省精神,戒除自满自得的骄纵心理。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①段中“佛子岭的工程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不但我们看了觉得骄傲,恐怕世界各国都要为之震惊的”,概括为:有爱国情怀;结合第②段中“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于不知不觉间忘形的”,概括为:戒骄戒躁;结合第④段中“你得常常想到我在家里的‘自我批评’,也许可以帮助你提高警惕”,概括为:有自省精神;结合第③段中“看到内地的建设突飞猛进,自己更觉得惭愧,总嫌花的力量比不上他们,贡献也比不上他们。只有抓紧时间拼下去”,概括为:有吃苦精神。
15.
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分析。直接抒情,就是人们常说的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将心中的感情直接倾吐出来,而不寄寓于景、物、事等。阅读文章可知,作者主要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结合“我真着急,把这个不易革除的脾气传染给了你”分析,其中“我真着急”是直接抒情,用“真”强调“着急”的程度,说明傅雷对儿子同自己一样的急躁脾气而焦虑和担心,作者生怕自己遗传给儿子的坏脾气影响了孩子,这也是父爱的表现。
16.
本题考查句子批注,即要求学生赏析句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题干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启示感悟”等任选一方面进行批注即可。如:可见一个人对自己的斗争是一刻也放松不得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与思想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斗争,时刻不能放松警惕。
17.无
【解析】
【分析】
【详解】
《那句话,说得有点___________》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考虑补题,题目中已经给了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要从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如选择“智慧”,要围绕这句话展开来写,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是谁在什么情景下说的,可以是普通人的话,也可以是名人说的话,要把具体的情景写下来,还要写出对这句话的感悟。另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有点”,“有点”智慧,并不是很有智慧,大家人承认有智慧,而是从某个角度来看的。
【点睛】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突破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