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册:①册子;②量词;③帝王封爵的命令
(1)一册书( ) (2)画册( )
(3)册封( ) (4)相册( )
2.典:①标准,法则;②典范性书籍;③典故;①典礼。
(1)盛典( ) (2)词典( )
(3)用典( ) (4)典章( )
二、换部首,变新字并组词
情 ( )洼 ( )换 ( )
破 ( )泼 ( )冷 ( )
三、同样是“吃”,却有不同的说法,在横线上填“吃”的同义词。
1,吃的是液体的东西。
2.吃的是坚硬的东西。
3.用牙齿磨碎食物。
4.不经咀嚼就咽下去。
四、照样子,写一写。
例:众 三人为众,指的是许多人、事或物。
焱 三火为焱,指的是( )。
磊 三石为磊,指的是( )。
森 三木为森,指的是( )。
鑫 三金为鑫,指的是( )。
五、把含有比喻义的成语补充完整。
挺拔如( ) 清凉如( ) 浩瀚如( ) 凝滑如( )
心急如( ) 水平如( ) 岁月如( ) 日月如( )
六、猜一猜。
1.读一读,猜字谜。
(1)走在上边,坐在下边,挂在右边,埋在左边。谜底:( )
(2)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谜底:( )
)
(3)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谜底:( )
(4)有水能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谜底:( )
2.猜猜我是谁。
一些运动员在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七、连一连。
有趣的歇后语,请你把前后句连一连。
坐上飞机吹喇叭 闷(焖)起来了
煮熟的饭不吃 想(响)得高
猪头抹黄连 谈(弹)不得
纸糊的琵琶 苦恼(脑)
八、选择。
1.形声字“精”用“米”作形旁表义是因为( )。
A,谷物去壳后的米是精华部分,糠则是最粗糙的:由此引申出精细、精美等义。
B.人要吃饱吃好了才有精神,而这当然离不开“米”。
C.在所有的粮食中,“米”是最好的,最精细的。
2.下面不属于楷书特点的一项是( )。
A.图画性强 B.笔画规整
C.便于书写和认读 D.字形方正
九、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齐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
2.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
3.在汉字字体中最便于书写和认读的是隶书。( )
十、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甲骨文的发现(节选)
1899年,一火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城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偶然—( ) 酷爱一( )
2.最先对龟甲,兽骨上的刻痕产生兴趣的是谁?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什么?
3.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吗?
(二)课外阅读。
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
“‘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面对读小学的儿子的这种解释,一位家长哭笑不得,他说:“现在这种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的事越来越多了,让家长担忧,让老师头痛。”
如今漫步都市,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杂志,随时都可发现不少商家利用汉语成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熟悉易记的特性,在做产品广告时打上了用谐音字改造成语的主意,如:“衣衣(依依)不舍”——某洗衣店广告,“随心所浴(欲)”——某洗浴中心广告,“万室(事)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步步糕(高)升”——某蛋糕广告,等等。
这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电视报刊的醒目广告语,很容易让尚缺乏识别能力的学龄期孩子产生混淆,因为这些同音字近音字混用的成语,比书本上正确的成语频率更高地出现在他们眼前,而且广告语本身又比书本内容更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久而久之,错误的写法就有可能被他们当成正确的了。这让家长和老师们无可奈何。
1.用“ ”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选文第2自然段内容紧扣标题中的“ ”两个字来写,第3自然段则是紧扣标题中“ ”这两个字来写的。
(2)成语滥用的现象,主要采用的是 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哭笑不得”这个成语,“哭”主要是指 ,“笑”的意思是 。“哭笑不得”写出了家长们对滥用成语现象的
4.文中写到了一位家长的儿子误用、误解成语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一是 ,二是 。
5.为杜绝社会上成语滥用现象,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请写下来。
答案
一1.(1)②(2)①(3)③(4)①
2.(1)④(2)②(3)③(4)①
二、示例:请 请客 娃 娃娃 唤 呼唤 披 披上 拨 拨打 怜 可怜
三、1.喝2.啃3.嚼4.吞
四、火花,火焰 石头多 树木众多 财富兴盛
五、示例:峰 水 海 脂 焚 镜 歌 梭
六、1.(1)土(2)汇(3)香(4)也
2,篮球运动员姓林,跳高运动员姓杜,武术运动员姓刘,围棋运动员姓孟。
七、坐上飞机吹喇叭——想(响)得高
煮熟的饭不吃——闷(焖)起来了
猪头抹黄连——苦恼(脑)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八、1.A2.A
九、1.×2.√3.×
十、(一)
1.示例:必然 厌恶
2.王懿荣。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3.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
(二)
1.首句:让家长担忧,让老师头痛。
尾句:这让家长和老师们无可奈何。
2.(1)滥用 误导(2)谐音字改造
3.成语滥用对孩子产生误导的现象令人气愤 孩子对滥用成语的解释惹人发笑 无可奈何
4.引出下文 强调了成语滥用对孩子产生的误导危害之大
5.示例:出台政策,禁止纂改成语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