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新课导入
一位创造了两个历史“奇迹”的皇帝。
一个是“开元盛世”
另一个是“天宝之乱”
一代红颜杨玉环生于盛唐,却年仅38岁,印证了“自古红颜多薄命”之言,不幸的是贵妃成为唐玄宗在政治上的牺牲品;生于盛世,为何落得如此惨状呢?
唐玄宗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为什么又生出一个”天宝之乱“?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
……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以开放的时代
课程分析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局面。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掌握五代十国的实质和特点。
重难点:
1.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安史之乱。
整体感知
一、安史之乱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目录
1、唐玄宗追求享乐,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
安史之乱
根据课文23页及以下材料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四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原因分析
妃子笑
杨贵妃
唐明皇
相关史事: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受封韩国、虢国、秦国夫人,杨氏一门“势倾天下”。他们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2、唐玄宗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原因分析
李林甫(口蜜腹剑:口是心非,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者)
杨国忠
身兼十余职
贪得无厌
材料:在唐朝初期有许多突厥人迁到幽州以北,在辽西还有不少契丹人。他们的生活仍然是“击球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但唐朝的一些官员虐待当地的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实施欺压和高压政策,民族矛盾相当尖锐。
3、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安史之乱
原因分析
材料一: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称节度使,唐玄宗后期,节度使兼管营田、民政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
材料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形成了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等边镇。这些边镇控制的兵力达到 49万,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只有8万。节度使势力极度膨胀,最终造成了唐王朝“外重内轻”的局面。
4、节度使权利过大,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安史之乱
动乱爆发
背景: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中央统治黑暗腐败。
定义: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发动者:
安禄山
史思明
安史之乱
动乱爆发
过程:
755年范阳起兵
756年安禄山称帝,建立燕政权。
756年唐玄宗带众妃嫔、朝臣入蜀,途经马嵬驿,禁军请诛杨国忠并赐死贵妃,众怒难犯,玄宗命缢死贵妃,时年38岁,史称“马嵬坡兵变”。
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借助回纥援军、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763年,唐军平定安史之乱,历时八年
白居易《长恨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马嵬驿杨贵妃
依据材料和课本24页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
影响
材料一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3.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材料二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材料三:
材料研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
人民服役繁重,生活困苦,流离失所。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一、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亡
(1)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原因:
(2)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
(3)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过程: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结果: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朱温
二、唐朝灭亡
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后,逐渐掌控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背景:
标志:
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五代: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的定义:
五代十国的特点:
五代十国的发展影响趋势:
1、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2、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
3、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唐朝的兴亡过程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课堂总结
知识拓展
毛泽东对唐玄宗的评价:
“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
你觉得毛泽东的评价对吗?为什么?
郭沫若先生有一幅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高度概括了杜甫其人其诗。请思考以下两首诗各产生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对,
因为:
》》》》》》》》》》
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1.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南逃蜀中
3.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D
A
D
课堂练习
4.“万国尽征战,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留学川原丹。”杜甫的名作《垂老别》描写的社会现实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五代十国 D.宋金之战
5.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是: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6.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的农民起义是:
A.大泽乡起义 B.黄巢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A
c
D
课堂练习
7.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代”是:
A.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
B.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C.后梁、后汉、后唐、后晋、后周
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8.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D
D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