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5.观察物体(一)(20)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5.观察物体(一)(20)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3 09:0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
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方向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布偶玩具,照片,多媒体。
学具:堂堂清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学习新内容前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达芬奇画鸡蛋。
生:观看视频
师:视频中,老师为什么让达芬奇反复画鸡蛋?
生1:想让达芬奇练好基本功。
师:很好,能用老师的话解释吗?
生2:在一千个鸡蛋里没有哪两个鸡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观察角度不同,观察结果就有可能不同这一结论的的初步思考,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新知
(一)观察物体
1.出示玩具
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小组长将它请出来,这位新朋友是?
生:喜洋洋。
师:请小组长把它放在我们小组的中间,让它跟同学们一样面向黑板一起学习。
师:现在它就是我们小组中的新成员了,请你面向它坐好,手不要动它,头不要偏,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你坐在它的哪一边?能看到它身上的什么?(课件出示要求)
2.组内活动
生:观察描述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感知不同角度观察的内容不同,为后面学习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做准备。)
3.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想说一说,你坐在喜洋洋子的哪一边?能看到什么?
生:我坐在喜洋洋子的前边、
我坐在喜洋洋子的后边。
我坐在喜洋洋子的左边。
我坐在喜洋洋子的右边。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也是坐在这四个方向吗?
生:是。
师:同学们正好坐在了喜洋洋子的前、后、左、右。
师:请坐在喜洋洋前面的同学拍拍手。
请坐在喜洋洋后面的同学揉揉肩。
请坐在喜洋洋左面的同学挥挥左手。
请坐在喜洋洋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板书操作)
生:配合做动作。
师:在各自的位置上,你能看到喜洋洋的什么?
生:我坐在喜洋洋子的前边,我能看到喜洋洋子的脸,肚子,两个胳膊,两条腿。
师:坐在前面的同学,还有补充嘛?
生:能看到胸前的围巾。
师:观察的真仔细。
生:我坐在喜洋洋子的后边,我能看到喜洋洋子的后脑勺,后背,屁股。
生:还有两个胳膊,两条腿,鞋跟。
生:我坐在喜洋洋子的左边,我能看到喜洋洋子的左胳膊,左腿,左侧脸,左侧身体。
师:概括的很全面,能看见左侧身体。
生:我坐在喜洋洋子的右边,我能看到喜洋洋子的右胳膊,右腿,右面的羊角,右侧脸,右侧身体。
师:前后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左右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生:一样\不一样。
师:同学们进行了猜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亲眼看一看。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我们只能看到它一面的样子。接下来我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坐在喜洋洋子前面的同学和后面的同学交换,左边的同学和右边的同学交换。轻轻找到你的位置,坐下来再来观察,看看这回能看到什么画面。
生:换位观察
师:谁来说一说你现在坐在喜洋洋子的哪一边?能看到什么?
生:汇报,交流。
师:前后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左右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样)
师:究竟哪里不一样?
生:左边看到的是左侧身体,右边看到的是右侧身体。
师: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都下座,到它的左边和右边看一看,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下地观察,得出结论左右观察的画面不一样。
师:老师已经把同学们从四个方向看到的画面拍了下来,谁愿意将这些照片放入对应的相框中?
生;摆放,说明理由。其他同学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特点。)
师:我们观察的都是同一只喜洋洋,为什么看到的画面不一样呢?
生:观察的位置不同。
生:坐的位置不同。
4.小结
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和所观察物体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板书小结内容)
5.应用
师:老师用相机记录了同学们的一日校园生活,你能猜一猜老师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吗?(ppt出示图片)
生:观察判断拍摄者位置。
师:观察的角度不同,拍摄的画面就不同,它们都是物体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从上面看,能看到什么?从下面看呢?
生:从上面能看到头顶。从下面看能看到下巴和脚掌。
师:同学们不但会观察,还会根据观察者的位置和被观察物体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真了不起。
师:你能用学会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生:能。
(巩固练习)
师:出示观察熊猫的课件。有四名同学在观察大熊猫,这四幅图片分别是谁看见的?请你说说理由。
生:第一张,是小明看到的,因为他坐在熊猫的前面。
第二张,是小亮看到的,因为他坐在熊猫的右面。
第三张,是小红看到的,一位她坐在熊猫的左面。
第四张,是小芳看到的,因为她坐在熊猫的后面。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6、小结
师:为什么观察的是同一只熊猫,看到的画面却不同。
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意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堂练习)
师:你会正确观察物体了吗?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会了,敢!
师:请拿出你的堂堂清,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快。
生:练习,师指导巡视。
师:分组汇报1、2、3题。
师:我们一同完成第四关的挑战。
生:小狗看到的是图4.小猫看到的是图2,小猴看到的是图1,小鸟看到的是图3.
7.感知部分与整体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都是房子的一部分。
如果想让每个同学都能全面的观察这只喜洋洋子,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我们围着喜洋洋子转一圈,或者让喜洋洋子自己转一圈。
师:我们每个小组都挑选一种方法,看看能不能全面的观察这只喜洋洋子。
生:操作得出结论。
8.巩固提升
师:有没有哪些数学图形,无论你站在前后左右哪个面,看到的画面都是一样的?
生:正方体,球体。
师:实物展示。
(设计意图:观察实践是本节课的关键和重点。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基础上,再进一步小组交流,开拓思路。)
4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和所观察物体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
四作业
用四块一样的正方体摆出一个组合图形,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试着将看到的画面画下来。(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环节,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融合应用,对空间图形的想象。通过摆一摆环节,验证猜测结论。通过想一想环节,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概括反思。)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生: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观察物体。
小结:师生交流再次提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要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观察
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堂堂清:课件练习2、3、4、5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观察实物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用小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观察喜洋洋子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巩固提升活动,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一摞书,判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活动操作简易,学生能通过实际观察很容易地判断出来。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观察,充分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