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3 14:4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 主备人 执教者
教 学 目 标 1 探索并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2 经历举例、操作(画图、度量、拼图)、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 理解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
教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实验法
教具准备 三角形纸片、铅笔、一副三角板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 后记
课堂导学: 一、导课亮标(引) 新课引入——活动导入: (1)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平角∠AOB,将铅笔放置在平角上,笔尖方向为点A到点B的方向,把铅笔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OB的度数,笔尖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ABC,如图将铅笔放置在边AB上,笔尖方向为点A到点B的方向,把铅笔依次绕点A、点C、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C、∠B的度数,笔尖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你能举例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吗?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画图、度量、计算 请每位同学在课堂笔记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内角的度数,并求它们的和. 探究二——拼图 (1)问:还记得小学里怎么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吗? (
A
B
C
(图
1

)(2)请每位同学将课前发下的三角形纸片的3个内角(如图1)剪开,然后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和是否为180°. (
A
B
C
(图
2

)(3)教师找出如图2、图3、图4等拼法,贴在黑板上,并标上相应字母. (
(图
3

A
B
C
) (
A
B
C
(图
4

) 探究四——说理 优化选择适当的拼法,进行说理,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知识应用——牛刀小试 课本P29练一练第1、3小题. 三、互动突破(导)(教) 例1 已知,在△ABC中,∠A=40°,∠B=∠C,求∠C的度数. (
A
B
C
D
O
(图
5

)例2 如图5,AD、BC相交于点O,∠A=50°,∠B=32°,∠C=45°,求∠D的度数. 四、归纳构建(收)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五、反馈矫正(评) 知识应用——练习 1.在△ABC中,若∠A+∠B=90°,则 △ABC一定是__________三角形. 2.在△ABC中,若∠A∶∠B∶∠C=2∶3∶4,求∠A、∠B、∠C的度数. 课后作业:课本P34习题7.5第1~5小题.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 自主学习 互动突破 问题情境研讨
学生尝试,学生演示,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画图、度量、计算,交流结果 拼图,学生尝试,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结论 学生先尝试解答,学生口述思路,教师板书,并介绍多种方法 (
A
B
C
D
O
) 增加 2.在△ABC中,若∠A=30°,∠B比∠C大10°,∠B=___. (
A
B
C
D
O
) 4.如图,AD、BC相交于点O, 说明∠A+∠B=∠C+∠D. 拓展·提升 如图,BO、CO分别平分∠ABC、∠ACB,∠A=60 . 求∠BOC的度数. 1. 课本P34习题7.5第1、2题.(上本作业) 2.《伴你学》第14页 课堂上学生不会“旋转操作”的还不少,在学生演示之后效果较好 如何让学生有效展示剪拼全过程,及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方程思想的介绍,对后面的学习起到的很好的引领 第4题对于大多数学生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本节课总体效果很好,但课堂时间还可以把握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