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猫的故事》
课时:两课时
课型:新授课
《猫的故事》(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作家资料。
2、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相关课程标准: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及难点词句。
3、巩固叙事文层次划分的能力。
?评价任务:
提问听写词句及其释义。
找出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ppt)
大家看看课件中的图片,说一下你的感受。
(母爱非常的伟大、无私;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视生命。)
我们人类应该珍视生命,那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猫的故事》。
预习检查(ppt展示)
作家简介
先请两位同学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然后课件展示。
快速阅读课文,复述故事,看谁复述的最全面。
再次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给本文划分层次。
作业
词语及其解释每个抄写三遍。
划出文中 “我”对猫的感情的语句和词语。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我以图片的形式导入,图片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而又深沉的爱,给学生很大的感触。然后又将之引入到动物身上,从而成功的导入了《猫的故事》。
鉴于《猫的故事》这篇文章有不少文言词句,比较难理解。所以这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词句意思,争取在课上的时间能掌握。
新课学习前往往会让学生做些准备工作,除了阅读文章外,还要求他们搜集作家的相关资料。课上通过分享资料的方法对他们掌握的情况做一个检查。
复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应注重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它的形成在于平常学习过程中的点滴积累,反复实践。默读形式是完成此能力的保证。因此我在本课中设有此项活动,并且引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的复述。这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突出了说的训练,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自己的积极词汇。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缺少小组间的交流,同学之间合作探究的环节需要再增设。
《猫的故事》(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划出文中 “我”对猫的感情的语句和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维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示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品味夸张、幽默的语言。
?评价任务:
分析本文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并总结使用的写作手法。
第一段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体会“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一比喻句。
你认为本文最精彩、最感人的情节是什么?
如何理解“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
如果文章没有最后一段,完全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却有此一神来之笔,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本文在通篇接近口语的白话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请找出来。说说看看这些词语有哪些特点?使文章出现了什么效果?
?教学过程: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巩固对词语及作家资料的掌握。
快速阅读全文,划出文中 “我”对猫的感情的语句和词语,并且总结“我”对猫的情感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ppt展示)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总结本文主题。
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属于你只有一次,它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让它们发挥出价值。
作业布置。
《助学》《猫的故事》。
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先带领学生一块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上节课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又对本文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通过找出作家情感的变化将全文贯穿起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
这节课基本以问题的形式来开展,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小组间探讨来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争论中丰富提升认知。最后我再加以分析,排解学生存在的疑问。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还加深了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在细读课文时,先找一位学生来朗读,然后再有其他同学指出其错误读音。一方面年加深了该生的印象,另一方面提高了其他同学发现问题的能力。
文中母猫冒着再次被抓到的危险回到“我”家,这种母爱无以复加。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由此来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及无私。在分析“天地之大德曰生”时,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并且让他们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不止是针对猫一家,还将其推及到所有的动物身上,来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通过对这句话的讲解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爱护动物从我们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