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社会主义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年—1956年底)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学习目标
1.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2.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
刘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建立后,在1952年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能过上好日子了,但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没有耕牛,没钱买种子;后来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水渠灌溉,长势不好;更可悲的是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但——
根据材料并结合P24页相关史事,概括土地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分散:一家一户、生产物资、水利问题、自然灾害;
落后: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
带来的危害: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宣传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3-24页,简述农业合作化的概况。
1.背景: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影响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过程:
4.原则:
5.结果:
①农业互助组;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一起劳作
合作社丰收场景
合作社采用机械化生产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私有
公有
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进行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被推动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方式:
3.过程:
4.结果: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一: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全部现代化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是63.3%。特别是在轻工业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如棉纱占46.7%;棉布占40.3%;胶鞋占70%。私营商业的销售额,1950年占全国商业批发额的76.1%;零售额为85%。
材料二:天津40多家私营铁工厂用废料、次料为志愿军制造了17万多把镐、锹,运到前线后,一用就坏,严重影响了志愿军工事的修筑。
武汉福华药棉厂奸商李寅廷承制志愿军急救包时,把从国家领来的好棉花换成废烂棉花,使许多受伤的志愿军战士致残致死。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概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特点。
资本主义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面性
三、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
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所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1.形式:
2.方法:
三大改造的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的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
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
工人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
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社会
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三大改造的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
四、三大改造的成效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三大改造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结果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主席报喜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集体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 集体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国家
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的实质
集体生产
公有制
生产方式:
个体生产
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有制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据材料,概括三大改造的影响。
材料: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三大改造的积极影响:
三大改造的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拓展提升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创举)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五、课堂小结
集体化
1.关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得了土
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六、课堂练习
2.济南市某地有一社区叫“豆腐社”,当地老人说
这是由于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B 本题切入点为“豆腐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
手工业进行改造,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1955年,河北省有两个农民群体进入毛泽东的视线,日理万机的毛泽东甚至为报道这两个农民群体的新闻稿撰写按语。这两个农民群体被毛泽东关注的原因应当是他们率先 ( )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B.报名参加抗美援朝
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
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故选择C项。
4.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
A.建国后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答案 B 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1956年”。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
本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题干诗句表达了三大改造胜利
完成后的欣喜。
5.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答案 A 由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1956年”“资本主义”“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可知与之相关的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故选A。
6.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
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答案 B 本题考查知识点三大改造的缺点。切入点为“1956年底”
“手工业”“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
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故选择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