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白糖 C.植物油 D.白醋
2.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3.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C.40℃的水中溶解的KNO3一定比20℃的水中溶解的KNO3多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4.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二氧化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5.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6.小乐同学欲使一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改变其浓度,正确的方法是( )
A.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
B.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C.降温后使其析出部分晶体
D.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
7.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
(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滤出晶体,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8.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30℃的饱和溶液
B.30℃的不饱和溶液
C.90℃的不饱和溶液
D.90℃的饱和溶液
9.(2020 湖南湘西)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
10.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C.③中一定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D.②与③都是饱和溶液
1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相似
B.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D.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2.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溶解
13.下列与洗涤有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用纯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4.长期放置在放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
15.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
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16.(7分)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3)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的溶解性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少许碘,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再向试管中滴加汽油。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右图所示:
①用微粒观点解释为什么在取用汽油时会闻到汽油味?_____________。
②仔细观察图示实验,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证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______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4)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是一种。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7分)某同学用提取的精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参与完成:
(1)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水为__________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应放在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3)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10 mL、25 mL、50 mL、100 mL)。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的_________保持水平。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
(4)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9.(12分)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8分)
20.(14分)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实验结论】(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
【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H2SO4
【反思交流】(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___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4分)小琴同学发现:将洗衣粉入热水中很快就溶解了,而放到冷水中溶解很慢;小敏同学发现:将蔗糖和食盐分别放入同样的一杯水中,蔗糖溶解的多,而食盐溶解的少……凡此种种,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或多少呢?请你任选一种物质,寻找可能影响其溶解快慢或多少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
【实验探究】请就你提出的影响因素①或②,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①探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需控制不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2.小甜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进行如下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如下图所示(样品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20g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列式计算不饱和溶液 A 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准确到 0.1%)。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5.C6.D7.D 8.A9.B10.D 11.D 12.D13.D14.B15.C
16.(1)碘 汽油
(2)①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整杯液体变为紫色 ②甲
(3)①微粒(或分子)不断运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②碘在汽油中溶解性比水大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或汽油不溶于水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1)高锰酸钾 (2)水 (3)CO2 (4)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5)汽水中有柠檬酸、蔗糖等溶质(合理答案均可) (6)澄清的石灰水是饱和溶液,但却是稀溶液
18.(1)11.7 88.3 (2)左盘 (3)100 mL 凹液面最低处 搅拌(加速溶解) (4)偏小
19.(1)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2)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 冷却甲的热饱和溶液 (3)37.5% bc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温度低于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温度高于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等答出一条即可
20.【实验结论】(1)下降 (2)升高
【拓展实验】低于 ②
【反思交流】(1)< = (2)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
21.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只要切题、合理即可。举例:
【提出假设】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与食盐颗粒的大小有关
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与水的温度有关(或其他合理假设)
【实验探究】①食盐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②温度、外力(搅拌)等
③取质量相同的粉状食盐和颗粒状食盐,放入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中 观察到粉状食盐先溶解完
④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表面积)影响溶解的速率(或其他合理答案)
22.(1)15
(2)设反应生成CaCl2的质量为x,产生的CO2气体质量为 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111 44
15g x y
100/15g =111/x x=16.65g
100/15g =44/y y=6.6g
不饱和溶液A的质量=15g+100g-6.6g=108.4g
则不饱和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65g/108.4g×100% =15.4%
答:(1)20g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为15g;(2)不饱和溶液 A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