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实验:导体电阻的测量 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3实验:导体电阻的测量 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3 11: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实验:导体电阻的测量
一、选择题(共14题)
1.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测得的读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
A.1.7mm B.1.37mm C.1.2mm D.13.7mm
2.在截面积为S、粗细均匀的铜导体中流过恒定电流I,铜的电阻率为ρ,电子的电荷量为e,则电子在铜导体中运动时受到的电场作用力为 ( )
A.0 B.Iρe/S C.IS/ρe D.Ie/ρS
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由ρ=可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  )
A.导线直径d的测量 B.电压U的测量
C.电流I的测量 D.导线长度的测量
4.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B.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大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以用来制成电阻温度计
5.用电器到发电站的距离为l,线路上的电流为I,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为使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那么,输电线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6.在下列测量长度的仪器中能够精确到 0.01 mm 的是( )
A.10 分度游标卡尺
B.20 分度游标卡尺
C.50 分度游标卡尺
D.螺旋测微器
7.一同学在某次实验中测量一物体长度,记录结果为1.247cm,则该同学所使用的测量工具( )
A.可能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尺 B.可能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
C.一定不是50分度的游标卡尺 D.可能为螺旋测微器
8.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是
A.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B.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C.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D.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9.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电
B.欧姆定律适用于电解质溶液导电
C.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导电
D.欧姆定律适用于任何电路导电
10.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11.电阻率的大小反映了导体材料导电性能好坏,但一般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列对半导体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半导体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2.在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B.实验中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和I的值,然后求出平均电阻R
C.实验中电流不能太大,以免电阻率发生变化
D.应选用毫米刻度尺测整根金属丝的长度三次,然后求出平均长度l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电源电动势为,内电阻,灯泡L的电阻为,G为零刻度在中央的理想电流表,V为理想电压表,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从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B.V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C.G的示数为零时滑动变阻器左右两端电阻之比为
D.G的示数为零时滑动变阻器左右两端电阻之比为
14.某同学对一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正确记录的数据为1.68cm,该同学可能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A.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 B.游标卡尺甲(10分度) C.游标卡尺乙(20分度) D.螺旋测微器
二、填空题
15.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时,测量结果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游标卡尺(10分度)的示数为___________mm,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___________mm。
16.如图中的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__mm
17.实验原理:
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导线直径为d,电阻率为ρ,则:由_______,得:ρ=______ = ______。
18.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mm,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mm。
三、综合题
19.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某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时,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两电表的示数分别如图所示(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请计算,该金属丝的电阻率是多少。
20.某同学采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来探究镍铜丝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1)请思考电流表应选择的量程,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连接好。
(2)调节P的位置,闭合开关,读出MP的长度为x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对应的电阻R,利用多组数据绘出如图(b)所示的图像,通过图线分析,镍铜丝的电阻与长度有什么关系?该图线的斜率k是多少?
(3)如果该镍铜丝的直径为d,试用k、d写出其电阻率的表达式。
21.为了测量一个阻值较大的末知电阻,某同学使用了干电池(1.5V),毫安表(1mA),电阻箱(0~9999W),电键,导线等器材.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将电阻箱阻值置于最大,断开,闭合,减小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1.00mA,记录电流强度值;然后保持电阻箱阻值不变,断开,闭合,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1=0.80mA,记录电流强度值.由此可得被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W.
经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中电源电动势的值可能与标称值不一致,因此会造成误差.为避免电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过程如下:
断开,闭合,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某一位置,记录相应的电流值,其大小为I;断开,闭合,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_ ,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其大小为R0.由此可测出=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由图可知,游标为10分度,且第7个小格与主尺对齐,则物体的长度为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可得电场力①,设导体两端的长度为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则②,根据欧姆定律可得③,根据电阻定律可得④,电荷量⑤,联立可得,故B正确
3.A
【详解】
从公式中涉及的4个物理量,对实验结果均有影响,但只有直径的指数是2,其余均为1,所以影响最大的是金属丝的直径的测量误差。
故选A。
4.B
【详解】
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S等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特别是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大。
故选B。
5.B
【详解】
输电线的总长为2l,由,则S=.
A.,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6.D
【详解】
A.10 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到0.1mm,A错误;
B.20 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到0.05mm,B错误;
C.50 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到0.02mm,C错误;
D.螺旋测微器精确到0.01mm,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因1.247cm=12.47mm,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的应估读到0.1mm。故A错误;
B.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是0.05mm,读数的末位为0或5.故B错误;
C.5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是0.02mm,读数的末位为0或偶数,所以此读数一定不50分度的游标卡尺。故C正确;
D.1.247cm=12.47mm,螺旋测微器应读到0.001mm,故这个测量工具不可能是螺旋测微器。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 “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需要打点计时器,选项A错误;
B.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需要打点计时器,选项B错误;
C.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打点计时器,选项C正确;
D.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打点计时器,选项D错误.
9.D
【详解】
A.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电,选项A正确;
B.欧姆定律适用于电解质溶液导电,选项B正确;
C.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导电,选项C正确;
D.欧姆定律不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选项D错误;
10.A
【详解】
A.应测量出金属丝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三次,求平均值,而不是全长,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属丝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电压表和金属丝并联,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属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为保持电阻率不变,应保持温度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
AD.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D错误;
BC.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12.ABC
【详解】
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的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A正确;
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和I的值,然后求出平均电阻R,B正确;
C.金属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为保持电阻率不变,实验中电流不能太大,以免电阻率发生变化,C正确;
D.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三次,求平均值,而不是测量整根金属丝的长度,D错误。
故选ABC。
13.AC
【详解】
CD.设此时左右两端电阻之比为n:1,G的示数为零时,电桥平衡,则有
解得
故C正确,D错误;
AB.电桥平衡时G的示数为零,此时P向两端滑动,G示数均增大,则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从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G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而V测路端电压,因为电源内阻为0,则V示数不变,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C。
14.AB
【详解】
A.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读数时可以读到0.1mm,即0.01cm,故A正确;
B.游标卡尺甲(10分度),其精确度为0.1mm,由于游标卡尺不估读,故可以读到0.1mm,即0.01cm,故B正确;
C.游标卡尺乙(20分度)其精确度为0.05mm,故可以读到0.05mm,即0.005cm,故C错误;
D.螺旋测微器,又名千分尺,精确度为0.01mm,可读到0.001mm,故D错误。
故选AB。
15. 9.8 0.825(0.824~0.828均正确)
【详解】
游标卡尺的示数
9mm+8×0.1mm=9.8mm
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0.5mm+32.5×0.01mm=0.825mm
16. 100.20 5.520
【详解】
试题分析:游标卡尺读数为10cm+0.05mm×4=100.20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5.5mm+0.01mm×2=5.520mm
17. R=ρ
18. 6.123 50.90
【详解】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6.0mm,可动刻度读数为
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等于最终读数,即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游标尺上第2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游标读数为
主尺读数+游标尺读数等于最终读数,即
19.
【详解】
电压表读数为
电流表读数为
电阻丝电阻为
根据电阻定律得
20.(1) ;(2)电阻R与长度x成正比,;(3)
【详解】
(1)由于电源电动势较小且有滑动变阻器,为减小电流表读数时的误差,电流表选小量程0.6A,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2)R-x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镍铜丝的电阻R与长度x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为
(3)根据电阻定律
得到
其中
可得
21.
【详解】
解:方案一中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E=I1(r+R1+R2) (其中r为电源内阻,R1为电阻箱电阻,R2为电流表内阻)
E=I2(r+R1+R2+R)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
R=375Ω
方案二是利用电阻箱等效替代电阻R0,故电流表读数不变,为I,电阻箱的阻值为R0.
故答案为375,I,R0.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