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选必2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一、二、三产业,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等概念。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及成因。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及原因。
结合实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
产业结构
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升级(过程)
一般规律
影响因素
变 化
思维导学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顺序
三次产业
根据生产要素集约程度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比例 关系
产业分类
时间上
空间上
地理意义
分工深化
产业结构升级
Q1.根据下图,描述深圳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人数比重变化特点。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降低,2000年比重最高;第三产业波动上升,目前已成为该市主导产业。
就业人数比重:第一与第二产业降低,第三产业升高,且目前占比最大。
产业结构升级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北回归线
Q2.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区域曾是我国重要水稻种植区,形成了著名的“桑基鱼塘”模式,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深圳
产业结构升级
Q3.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的区位优势?这些企业的发展给深圳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区位优势:
1.临近港、澳;
2.国家政策支持;
3.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4.著名的侨乡。
积极的影响:
1、促进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进程
产业结构升级
工业内部: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
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深圳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
传统农业
三
高新技术产业
四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
二
加工制造业
产业结构升级
Q4.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为什么不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世纪80年代
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政策优势,劳动力价格低廉
20世纪90年代
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
劳动力优势丧失,
资金优势、技术优势逐渐形成
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主导产业的变化
产业结构升级
由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转移。
比较优势
廉价劳动力
政策引导
经济发展
土地、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
资金
技术
经济发展过程的实质
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
产业升级的规律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工业
轻工业
重化工业
原材料主业
加工组装
劳动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产业结构升级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
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
发展经济
原有比较优势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凸显
主导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
因地制宜
政策引导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
Q5.近现代以来,上海产业结构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
01
02
03
上海主导产业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
轻纺工业
20世纪50年代开始
综合性工业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04
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今后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Q6.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哪些?
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点;长江的入海口,腹地范围广阔;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Q7.分析工业化初期,上海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原因。
发展历史:
明代中叶: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鸦片战争后:全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①拥有丰富的劳动力;②接近原料产地;③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④消费市场广阔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发展重工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53年上海某电机厂
上海某钢铁企业车间
Q8.分析20世纪50年代开始,上海轻重工业得以协调发展的原因。
①国家实施重工业化战略决策;
②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Q9.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 ; ②国家优惠政策;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 ; ④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贵阳产业结构的变化
Q10.描述2010~2017年贵阳市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第一与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长期保持主导产业地位
1980~2018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图
贵阳产业结构的变化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材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贵阳产业结构的变化
Q1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Q12.读图3.26,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贵阳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
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自然降温;
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
带动相关数据产业;
推动贵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
旅游、商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有所下降。
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
课后思考.描述1978~2018年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及原因。
年
(%)
课堂小结
基本概念
地区产业结构
同一时间,空间维度的产业结构差异
同一空间,时间维度的产业结构差异
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分类
影响因素
产业升级的规律
原因
以上海为例
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思维导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