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城市的辐射功能(第二课时)
二、纽约的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辐射带动能力偏弱,与长三角等我国其他城市群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处于城市群发展的起步阶段。
二、纽约的发展
规模较大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大都市。纽约地理位置优越,与腹地关联紧密,辐射功能显著,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二、纽约的发展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殖民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纽约(New York)意为“新约克郡”,是英王查理二世赠送给弟弟约克公爵的生日礼物。
思考1:当时纽约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什么?其地位如何?
物资
物资
(货物)集散港口,重要但不唯一
第一阶段:城市功能单一,腹地面积较小,同类型同等级城市较多,城市重要但不唯一
二、纽约的发展
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大量的商品通过伊利运河便捷运往纽约港。①伊利运河的过路费为纽约州带来大量财政收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②促进五大湖周边矿产资源的开发,使纽约及周边地区形成重要工业中心如匹兹堡、克利夫兰、密尔沃基等工业城市;③美国中部地区的货物至纽约集散,带动了纽约的商业贸易、金融银行等行业;④经济水平的提升带动政治地位的提升。
思考2:当时纽约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什么?其地位如何?
第二阶段:城市功能综合,腹地面积显著扩大,城市发展加速,等级提升,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二、纽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纽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
19世纪40年代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水运航路中心,贸易量约占美国的18%。
19世纪60年代纽约进口额占美国的2/3,出口额占美国的1/3,城市规模增长迅速。
21世纪以来纽约依托美国最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带动全国、辐射全球,是世界金融、商贸中心。
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
二、纽约的发展
15世纪末
1825年
20世纪30年代
21世纪以来
因港而生,泯然众人
运河开通,脱颖而出
人口千万,辐射增强
带动全国,影响全球
国际水运航路中心
贸易口岸
进出口贸易中心
世界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
三、纽约的辐射
纽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带动了周边城市不断发展,以沿海发达的陆海空交通干线为轴,在大西洋沿岸中部出现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五个大都市。这五个大都市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40多个中小城市、200多个卫星城镇的发展,形成“波士华城市带”,纽约是该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启示:成熟的城市带利用交通干线形成大都市,集聚大量人口,大都市、中小城市、卫星城镇等级明确,数量呈金字塔型。
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①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分散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到周边地区。
②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启示:依托快速交通运输方式实线人流物流互联互通;
建设中小城市与卫星城分担、疏散中心城市职能。
三、纽约的辐射
对城市带的影响
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路线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启示:发展高附加值新兴产业与服务业,城市群内部既要有协作也要有分工,避免“千城一面、恶性竞争”的局面。
从各市主要工业品在城市群内所占的比重看, 各城市优势工业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冶金、纺织等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上。郑州市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化学、纺织、能源、冶金等产品。
——舒银燕《谈中原城市群产业分工现状及其产业整合》
三、纽约的辐射
· 对美国的影响
纽约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启示:强化城市带与全国各地的互联互通,积极吸引人才,增强国内影响力。
三、纽约的辐射
对世界的影响
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启示:发挥城市各种功能,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纽约的辐射
我国19个城市群,如何发展?
第一档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发展相对成熟,属于“优化提升范围”。
第二档5个: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平原、粤闽浙、北部湾等已有雏形,未来需要的是“发展壮大”,是相对有潜力的城市群。
第三档9个:哈长、辽中南、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尚未真正成形,还在“培育发展”之列。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三个新型都市区,率先实现一体化。大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即粤港澳大湾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另外两个是长三角、京津冀)。
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提高运输效率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总部经济,促进金融集聚
提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促进广州城市郊区化进程,促进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优化
借鉴都市圈经验,政府统筹发展城市群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2.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规划》中提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材料二:产业结构趋同,指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表现出某种共同倾向性。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取值在0和1之间。若值为1,表明两个区域间产业结构完全一致;若值为0,表明两个区域间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联合国工业组织认为当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9时,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存在严重趋同现象。下表表示河南四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材料三:河南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目前河南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优势。
(2)描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的作用。
(3)以河南四城市产业结构为例,说明该区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为提升中原城市群竞争力支招。
地区 全省 郑州 洛阳 新乡 焦作
全省 1.0000
郑州 0.9853 1.0000
洛阳 0.9962 0.9964 1.0000
新乡 0.9996 0.9828 0.9947 1.0000
焦作 0.9802 0.9606 0.9738 0.9851 1.0000
(1)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优势。
(2)描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的作用。
(3)以河南四城市产业结构为例,说明该区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为提升中原城市群竞争力支招。
(1)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量大;地处中原东西南北铁路交通干线交会处,交通便利;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国家政策支持。(任答4点即可)
(2)郑州市是河南的省会城市,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城市群的交通、物流中心城市;对中原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3)问题:产业结构相似度超过0.9,趋同严重。
措施: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提升郑州的核心功能,培育周边中小城市,优化城市等级体系;增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各城市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创新,创建名优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