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9:4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声声慢
李清照
——愁中极品,词林绝唱
李清照,宋代著名 女词人,号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作品 。
婉约派
易安居士
《漱玉词》
初读·感知“愁”情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牌名: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的题材
“那种茕独凄狂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梁启超
初读·感知“愁”情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缓慢的语速
解读·通晓“愁”意
思考:这首词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在此为何会这样的感叹?
李清照(1084—1155)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且通晓金石鉴赏。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富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她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她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做学生。他们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金石篆刻,他们婚后的生活相当幸福美满。
少女不识愁滋味
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即位,建立了南宋小朝廷。不久,李清照一生的收藏几乎全部被焚毁。两年后,赵明诚不幸病死,这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从此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旅程。她的作品也失去了年轻时清新可人、浅斟低唱的风格,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中年识尽愁滋味
写作背景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亡国之痛、沦落之苦、丧夫之悲,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李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解读·通晓“愁”意
国破
家亡
夫死
亡国之痛
沦落之苦
丧夫之悲
解读·通晓“愁”意
作者是怎样描写“愁”这一情感的?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一、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
动 作
冷冷清清
环 境
凄凄惨惨戚戚
感 受
感情基调:哀婉悲凉
若有所失(过往)
空无一人(现实)
孤独凄凉悲苦
品味:叠字的妙用
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
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诗人遭受不幸后的寻觅不得,孤苦一人,凄凉的形象。
为整首词奠定了凄凉哀婉的情感基调,增强感情,强调了作者忧愁悲苦的思想情感。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把握其中典型意象
淡酒
秋风 秋雨
过雁
黄花
梧桐
意象怎样表达的愁?

三杯两盏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意象怎样表达的愁?
天气
秋风秋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带来一种萧瑟之感,渲染了作者的愁绪。
细雨绵绵不绝,接连不断,如同愁思一样绵延,所以细雨往往是哀伤、忧愁的象征。
意象怎样表达的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者为什么看到雁会伤心?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意象怎样表达的愁?
黄花、梧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逝去的黄花:岁月已逝 容颜易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秋天的象征,而中国文人在秋天来临时,总有一种伤感的悲秋心态。
借景抒情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
情感:愁苦
通过意象的运用,给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细雨中诗人孤寂落寞的场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主题
只是抒写了李清照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个人哀愁吗?
不是
李清照的不幸遭遇是与当时整个国耻民难联系在一起的,
她个人的哀愁实际上也反映了当时具有同样遭际者的普遍哀愁。
她的哀愁,衬托出无比黑暗、令人窒息的险恶现实。
暗含对国耻民难的愤懑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