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课件(2课时,19+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课件(2课时,19+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6:07:04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同学们,淳朴的乡村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面。这节课,咱们一起去看看这道独特的风景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诗人高鼎笔下的乡村生活。在古代诗歌中,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这类诗歌被称为田园诗。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人范成大辞官后在故乡石湖住了十年,将生活见闻写成了60首诗。这一组诗名为《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杨万里长期居住在农村,吸取大量民间用语,诗歌自成一体,大多描写乡村生活的情趣;范成大辞官后在乡村生活了十年,他笔下的田园诗不仅描写乡村景色,也常写农事活动。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笆、小径、树木、黄蝶、菜花
景物: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景物:
梅杏、麦花、菜花、篱落、蜻蜓、蛱蝶
菜花
篱笆
一道篱笆,一户人家,一块开着花的菜园。这就是中国古诗中的乡村印象。


“篱”,形声字,上短下长。“篱”字点穿插到竹字头中间,下部分的撇折不要写错了。
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诗中藏着景,诗中有画,这是对景物的静态描写。
诗中有画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都飞入了菜花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走、寻”是动态描写,这首诗中既有静态的画面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这就是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静结合
梅子金黄杏子肥,
看到金黄的梅子,肥大的杏子。
麦花雪白菜花稀。
麦子开花白白的,菜花稀稀落落的。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蜻蜓蛱蝶在自由自在地飞翔着。第一首诗中,杨万里写了儿童追蝴蝶的动景,这首诗中也同样写了蜻蜓、蝴蝶飞的动景。
这就是范成大眼中的家乡。诗人是多么悠闲,他淡淡地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文字描绘出来。这样的田园风光,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美。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跟着两位诗人走进乡村,领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诗中有画,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别有风趣。
2.配乐背诵。
3.课外搜集一些田园诗。(共17张PPT)
1.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人菜花无处寻;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儿童散学归来早,
“清平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曲调、字数、平仄、押韵,“村居”是题目。
读到“村居”,你想到了什么
chú



左宽右窄,左下部分不能写成“水”。
释义:给果实去掉外壳

lài

wáng
顽皮淘气。
释义:
wēng

上面是个“公”字,指老爷爷;
ǎo

“媪”子左边是个女字,指老奶奶。
这三个字的韵母都相同, 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情景?
茅檐青草图
翁媪逗乐图
大儿锄豆图
中儿编织图
小儿卧剥图
茅檐青草图
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
古代诗人眼中“茅檐”是田园生活的象征,“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小乡村。
翁媪逗乐图。
虽然他们白发苍苍,可是童心未泯。你们看,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三个孩子图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
活泼、可爱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喜欢小儿,因为他淘气可爱。
趴着, 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你能想象出小儿“卧剥莲蓬”的样子吗
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当时南宋的大部分江山被金人占领,因此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而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一味地向金人求和。主和派排挤、打击辛弃疾,把他发配到江西上饶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在这个小乡村,辛弃疾一呆就是十八年。然而,在这十八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位六十七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悄然离世。
现在你知道辛弃疾为什么会向往静谧美好的生活了吧 这首词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让我们记住这首词。
寄情于景
课堂小结
宿新市徐公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诗中有画
动静结合
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
清平乐·村居
词中有画
寄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