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19.1 感受信息
一、单选题
1.发明电话机的科学家是( )
A.爱迪生 B.伏特 C.赫兹 D.贝尔
2.关于电话机的听筒和话筒的工作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话筒将声信号变成光信号 B.话筒将电信号变成磁信号
C.听筒将声信号变成电信号 D.听筒将电信号变成声信号
3.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正确的说法是( )
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
B.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串联
C.甲的听筒和话筒,乙的听筒和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4.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有如下描述:
①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②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
③电阻忽大忽小;④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与说话情形相同;⑤在电路中产生强弱按声音的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③⑤④
5.下列人类历史上的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变革,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从文字的诞生到语言的诞生
B.从文字的诞生到印刷术的诞生
C.从电磁波的应用到文字的诞生
D.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到电磁波的应用
6.比较下列各类传递信息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能传递的信息量最多的是( )
A.电话 B.电报 C.书信 D.可视电话
7.(2018·常州模拟)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
B.无论何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介质
C.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
8.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乌云密布,标志着大雨可能降临
B.电话铃响,标志有电话
C.听到喇叭的响声,行人会让路
D.人被打了一下感觉到痛
9.下列是记录信息的载体,其中能够记录信息最多的载体是( )
A.一张A4纸 B.一张3.5寸软盘
C.一张VCD光盘 D.一卷竹简
10.下列关于莫尔斯电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莫尔斯电码是文字信息传递的
B.莫尔斯电码是通过电报机进行信息传递的
C.莫尔斯电码是通过电话线传播的
D.莫尔斯电码仅由“点”和“划”组成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家住上海的小红正在聆听表哥小军给她描述国庆60周年阅兵式盛况.其中,小军使用的是电话机的 筒,小红使用的是电话机的 筒.(填“话”或“听”)
12.(2019·淮安模拟)美国发明家贝尔利用电磁转换的原理传送声音,制成最早的 ,是人类利用电流进行异地通话的开始。早期的电话由话筒和 两部分组成。
13.第一个发明电报机的是美国的发明家 ,同时也发明了利用“点”、“划”和“空白”的不同组合构成的电码﹣﹣ ,揭开了人类通信史的新纪元.
14.信息与生活密不可分,如天空乌去密布,标志着大雨可能降临;上课时,同学们举手,标志着 .
15.(2017·濮阳模拟)固定电话是通过电话线中 传递声音信息;广播、电视以及移动电话都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
三、解答题
16.小明同学在课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了一些记载信息的工具如下图所示,请你帮他分析这些记载信息工具的优缺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贝尔是最早发明电话机的科学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牢记常见物理学家的贡献,解答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B.话筒将声信号变成电信号,A、B不符合题意。
C.听筒将电信号变成声信号,C不符合题意。
D.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的信号,把输出的声音还原出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话机的话筒将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的信号.
3.【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A不符合题意。
BC.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听筒串联,B、C不符合题意。
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
4.【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电话的工作过程是: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中产生强弱按声音的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使听筒中的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与说话情形相同;故合理顺序为②①③⑤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电话的工作过程分析解答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6.【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电话只传播声音信号;
B、电报主要是传递文字信号,还可以用作传送图片,但不具有时效性;
C、书信传播文字号和图象信号,但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可视电话能瞬时、大容量的传递声音信号和图象信号;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话、电报、书信、可视电话传播的信号的种类加以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7.【答案】A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光和电磁波也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A符合题意;
B. 光和电磁波传递信息不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
C. 固定电话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而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的,而光纤通信利用光在光纤中传播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光、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光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定电话通过电流传递信息,移动电话、电视等都要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光纤通信是通过光的传播传递信息.
8.【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A、乌云密布,是大雨可能降临的暗示,属于消息,不符合题意;
B、电话铃响,是有电话的消息,不符合题意;
C、听到喇叭的响声,是让行人让路的消息,不符合题意;
D、人被打了一下感觉到痛,这是人体的自然反应,不是消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信息是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9.【答案】C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在各选项中的载体中,VCD光盘相对纸、3.5寸软盘、竹简而言,记录信息最多;
故选C.
【分析】信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即用于记录、传输、积累和保存信息的实体.
10.【答案】B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
ABC、摩尔斯电码是通过电报机进行信息传递的.选项B正确,选项A、C错误;
D、摩尔斯电码由“点”、“划”和中间的空白组成.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11.【答案】话;听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由题,小军正在给小红描述国庆60周年阅兵式盛况,小军在讲,小红在听。所以小军使用的是电话机的话筒,小红使用的是电话机的听筒。
故答案为:话;听.
【分析】结合“ 小红正在聆听表哥小军 ”分析解答.
12.【答案】电话;听筒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电话最早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是人类利用电流进行异地通话的开始;
早期的电话包括话筒和听筒两部分。
故答案为:电话;听筒。
【分析】电话最早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包括话筒和听筒两部分.
13.【答案】莫尔斯;莫尔斯电码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第一个发明电报机的是美国的发明家莫尔斯,同时也发明了利用“点”、“划”和“空白”的不同组合构成的电码﹣﹣莫尔斯电码,揭开了人类通信史的新纪元。
故答案为:莫尔斯;莫尔斯电码.
【分析】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14.【答案】该同学要回答问题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乌云密布”这个现象发出了天空将要下雨的信息;课堂上,举手的信息是这个同学要回答问题.
故答案为:该同学要回答问题.
【分析】生活中通过一些现象能传递一些信息,例如乌云密布要下雨,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等等.
15.【答案】电流;电磁波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由于固定电话的话筒是将声信号变为变化的电流,而听筒是将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信号,故其所传递的声音信息是由导线中变化的电流来实现的;移动电话在通话时,既是无线电波的发射台,又是一个接收台,故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电流;电磁波.
【分析】(1)对于固定电话一般是有话筒和听筒组成,即话筒将声信号变为变化的电流;而听筒是将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信号,故据此能判断出固定电话中信息传递是靠什么进行的;(2)移动电话能发射电磁波,即其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16.【答案】答:(1)甲骨文的优缺点: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2)记录文字的书的优缺点:书上记录文字容量大,易于保存、流通和学习,是我们学习的载体,但由于纸张在长时间会发黄变质,易于损坏,所以需要经常重印;(3)记录信息的光盘的优缺点:光盘虽小,但记录文字的容量很大,并且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传递,但由于必须依托于计算机,如果没有计算机就不方便阅读,依赖性太强.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各种信息的载体本身特点进行分析,它们各有优缺点,不可全盘肯定或否定.
1 / 1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19.1 感受信息
一、单选题
1.发明电话机的科学家是( )
A.爱迪生 B.伏特 C.赫兹 D.贝尔
【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贝尔是最早发明电话机的科学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牢记常见物理学家的贡献,解答即可.
2.关于电话机的听筒和话筒的工作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话筒将声信号变成光信号 B.话筒将电信号变成磁信号
C.听筒将声信号变成电信号 D.听筒将电信号变成声信号
【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B.话筒将声信号变成电信号,A、B不符合题意。
C.听筒将电信号变成声信号,C不符合题意。
D.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的信号,把输出的声音还原出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话机的话筒将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的信号.
3.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正确的说法是( )
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
B.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串联
C.甲的听筒和话筒,乙的听筒和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A不符合题意。
BC.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听筒串联,B、C不符合题意。
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
4.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有如下描述:
①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②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
③电阻忽大忽小;④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与说话情形相同;⑤在电路中产生强弱按声音的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③⑤④
【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电话的工作过程是: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中产生强弱按声音的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使听筒中的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与说话情形相同;故合理顺序为②①③⑤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电话的工作过程分析解答即可.
5.下列人类历史上的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变革,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从文字的诞生到语言的诞生
B.从文字的诞生到印刷术的诞生
C.从电磁波的应用到文字的诞生
D.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到电磁波的应用
【答案】B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6.比较下列各类传递信息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能传递的信息量最多的是( )
A.电话 B.电报 C.书信 D.可视电话
【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电话只传播声音信号;
B、电报主要是传递文字信号,还可以用作传送图片,但不具有时效性;
C、书信传播文字号和图象信号,但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可视电话能瞬时、大容量的传递声音信号和图象信号;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话、电报、书信、可视电话传播的信号的种类加以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7.(2018·常州模拟)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
B.无论何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介质
C.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
【答案】A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光和电磁波也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A符合题意;
B. 光和电磁波传递信息不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
C. 固定电话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而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的,而光纤通信利用光在光纤中传播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光、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光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定电话通过电流传递信息,移动电话、电视等都要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光纤通信是通过光的传播传递信息.
8.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乌云密布,标志着大雨可能降临
B.电话铃响,标志有电话
C.听到喇叭的响声,行人会让路
D.人被打了一下感觉到痛
【答案】D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A、乌云密布,是大雨可能降临的暗示,属于消息,不符合题意;
B、电话铃响,是有电话的消息,不符合题意;
C、听到喇叭的响声,是让行人让路的消息,不符合题意;
D、人被打了一下感觉到痛,这是人体的自然反应,不是消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信息是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9.下列是记录信息的载体,其中能够记录信息最多的载体是( )
A.一张A4纸 B.一张3.5寸软盘
C.一张VCD光盘 D.一卷竹简
【答案】C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在各选项中的载体中,VCD光盘相对纸、3.5寸软盘、竹简而言,记录信息最多;
故选C.
【分析】信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即用于记录、传输、积累和保存信息的实体.
10.下列关于莫尔斯电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莫尔斯电码是文字信息传递的
B.莫尔斯电码是通过电报机进行信息传递的
C.莫尔斯电码是通过电话线传播的
D.莫尔斯电码仅由“点”和“划”组成
【答案】B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
ABC、摩尔斯电码是通过电报机进行信息传递的.选项B正确,选项A、C错误;
D、摩尔斯电码由“点”、“划”和中间的空白组成.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家住上海的小红正在聆听表哥小军给她描述国庆60周年阅兵式盛况.其中,小军使用的是电话机的 筒,小红使用的是电话机的 筒.(填“话”或“听”)
【答案】话;听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由题,小军正在给小红描述国庆60周年阅兵式盛况,小军在讲,小红在听。所以小军使用的是电话机的话筒,小红使用的是电话机的听筒。
故答案为:话;听.
【分析】结合“ 小红正在聆听表哥小军 ”分析解答.
12.(2019·淮安模拟)美国发明家贝尔利用电磁转换的原理传送声音,制成最早的 ,是人类利用电流进行异地通话的开始。早期的电话由话筒和 两部分组成。
【答案】电话;听筒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电话最早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是人类利用电流进行异地通话的开始;
早期的电话包括话筒和听筒两部分。
故答案为:电话;听筒。
【分析】电话最早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包括话筒和听筒两部分.
13.第一个发明电报机的是美国的发明家 ,同时也发明了利用“点”、“划”和“空白”的不同组合构成的电码﹣﹣ ,揭开了人类通信史的新纪元.
【答案】莫尔斯;莫尔斯电码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第一个发明电报机的是美国的发明家莫尔斯,同时也发明了利用“点”、“划”和“空白”的不同组合构成的电码﹣﹣莫尔斯电码,揭开了人类通信史的新纪元。
故答案为:莫尔斯;莫尔斯电码.
【分析】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14.信息与生活密不可分,如天空乌去密布,标志着大雨可能降临;上课时,同学们举手,标志着 .
【答案】该同学要回答问题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乌云密布”这个现象发出了天空将要下雨的信息;课堂上,举手的信息是这个同学要回答问题.
故答案为:该同学要回答问题.
【分析】生活中通过一些现象能传递一些信息,例如乌云密布要下雨,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等等.
15.(2017·濮阳模拟)固定电话是通过电话线中 传递声音信息;广播、电视以及移动电话都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
【答案】电流;电磁波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解:由于固定电话的话筒是将声信号变为变化的电流,而听筒是将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信号,故其所传递的声音信息是由导线中变化的电流来实现的;移动电话在通话时,既是无线电波的发射台,又是一个接收台,故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电流;电磁波.
【分析】(1)对于固定电话一般是有话筒和听筒组成,即话筒将声信号变为变化的电流;而听筒是将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信号,故据此能判断出固定电话中信息传递是靠什么进行的;(2)移动电话能发射电磁波,即其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三、解答题
16.小明同学在课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了一些记载信息的工具如下图所示,请你帮他分析这些记载信息工具的优缺点.
【答案】答:(1)甲骨文的优缺点: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2)记录文字的书的优缺点:书上记录文字容量大,易于保存、流通和学习,是我们学习的载体,但由于纸张在长时间会发黄变质,易于损坏,所以需要经常重印;(3)记录信息的光盘的优缺点:光盘虽小,但记录文字的容量很大,并且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传递,但由于必须依托于计算机,如果没有计算机就不方便阅读,依赖性太强.
【知识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各种信息的载体本身特点进行分析,它们各有优缺点,不可全盘肯定或否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