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3 连通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3 连通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4 07: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连通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学器材: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连通器及其特点
1、引出问题 基于学生关于三峡大坝收集的资料,提问:
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逐步设问:
(1)水位高度可以调节吗?
(2)水库大坝采用什么方法调节水位?
(3)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中采用了什么原理?
(4)什么是"连通器"?   可能一些学生已经收集到相关资料,提到连通器及连通器原理。
比如:"大坝旁都要修建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可以调节上下游的水位落差 ,实现通航。
给出“连通器”概念: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列举生活中的连通器。如:茶壶、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池等。
出示自己制作的简单连通器(如教材图 9-3-2 所示)。
把两支注射针筒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调节两边针筒等高,向管中注入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管内水面的关系;
用一根红线系在两铁架台间,标识出此时水面所在位置。   两边针筒等高时,学生观察到两边水面相平。
问:如果举高或降低一边针筒,水面会变化吗?怎样变?为什么?
缓慢调节一边针筒,使两边针筒明显不等高。要求学生观察、描述现象,进行总结。
要求填写下面半命题: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将_相平(等高)。
3、利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连通器原理(选讲)
分析液体不流动时液片的受力。由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可推知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推导出液柱高度相等的结论。
4、应用、讨论
讲解一下船闸的工作原理。   
根据挂图分析船闸的结构,结合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
二、液压技术
1、压强在液体中的传递   通过分析船闸阀门的工作,指出开启和关闭阀门需要特殊的装置,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生活中能见到很多"四两拨千斤"装置。比如修车时用的千斤顶等。
出示图 9-3-7 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指出这是一种省力装置。
这个装置是连通器吗?为什么不是?
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都认识到该仪器密闭的特点。(密闭性)
演示实验,先放大砝码,再放小砝码,最后两边平衡。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描述现象后讲解。注意强调两边条件的对比:面积的比例关系要和砝码质量比例对应起来。   在教师带领下,逻辑清晰地比较相关因素。推导出两边压强相等的结论。
得出结论:密闭液体中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在教师总结的提示下,明确压强在液体中传递的规律。
2、液压技术及应用   1653 年,帕斯卡发现了上述规律(帕斯卡原理)。在此基础上,人们发明了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师生共同举出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机械。比如,千斤顶,推土机、挖掘机中用到的操作杆,汽车的液压刹车系统,机械中用的液压密封等等。    积极思考,举出生活中可能用到液压技术的装置。
以图 10-3-8 ( c )汽车液压刹车系统为例简单分析。问:
(1)图中哪部分相当于实验中的小针筒?
(2)哪部分等效于大针筒部分?
(3)系统是怎样实现制动的?   观察图示,大部分人能对比实验原理图分析液压刹车系统的制动原理,进一步理解液压技术。
三、课堂小结   
(1)连通器的定义、原理。
(2)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
(3)知道液压技术和压强在液体中传递的规律,知道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装置及工作原理。
四、实践活动
收集生活、生产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选取一个例子与实验装置进行类比,分析工作原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