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宋太祖赵匡胤
开封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金
12世纪初期
女真
金太祖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汉族
宋高宗
赵构
临安
宋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前的中国划出了分界线,而近于我们现代的。——日本某人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 罗兹·墨菲:《亚洲史》
宋代经济的发展
9
1
手工业的兴盛
农业的发展
2
商业贸易的繁荣
3
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兴盛的史实。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4、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学习目标
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经过了几个阶段?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南方发展阶段: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逐步发展;
②唐中晚期至两宋,逐步超过北方;
③宋代开始,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扩展,福建、江西、两广得到开发。
张三是宋朝的一位农民,他想要从事稳定的农业生产,请你帮他选择在什么地区更好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部地区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宋代《耕获图》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农业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
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②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围田(圩田)
太湖围田
农业—粮食作物
③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秧 马
北宋铁锄
④农业工具:秧马,拔秧工具。
宋·四齿铁耙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牛转翻车(宋朝)
水稻种植由南往北推广
⑤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⑥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湖州
丰收
富足
重要粮仓
⑦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农业—经济作物
⑧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棉花 种植由南往北推广
⑨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小麦种植由北往南推广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启示: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反之,就会遭到自然惩罚。
宋代南方手工业比前代有哪些发展?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宋代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八仙介寿图》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缂丝翠羽秋荷
湘绣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莲塘乳鸭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china
昌南镇
景德镇
China 中国
china 瓷器
景德镇因烧制皇家御瓷名扬天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镇,是称雄瓷业千年的中华瓷都。
昌南镇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南宋景德镇瓷器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郭沫若
(3)制瓷业:① 五大官窑:定、汝、哥、官、钧。②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③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青影观音坐像
缠枝牡丹纹梅瓶
瓷 器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
笑口常开(景德镇瓷器)
玉荷瓶(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
定窑孩儿枕
景德镇瓷器
官窑葵瓣洗
钧窑鼓钉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
景德镇瓷
南 宋 瓷 器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哥窑冰裂纹瓷器
哥 窑 瓷 器
宋朝,中国瓷器的辉煌时代!
南海一号发现地点
楼船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罗盘针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泉州九日山宋代祈风刻石
1.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稣”,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B
C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南方商业的繁荣
商业大都市、海外贸易、纸币的发明
内城
罗城
全城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所收商税占南宋商税总数的25%。
(1)商业都市
①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东京(汴梁)和杭州(临安)。
南宋都城临安
宋代《货郎图》
《清明上河图》
②城市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及宅巷到处可开设店铺;
③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④店铺随处可开设,辐射到乡镇,出现草市;
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发展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对比唐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开封有什么不同?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城市布局:
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商业活动得到了空间和时间扩展。
宋朝的对外贸易
广州
泉州
明州
(2)海外贸易
①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临安
明州
泉州
广州
高丽、日本
苏门答腊岛
印度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2)海外贸易
②外贸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为什么宋代的海外贸易极为发达?
《泉州市舶司图》
(2)海外贸易
③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相关史事
泉州伊斯兰教清真寺
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之一
始建于1009年。
宋朝朝廷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泉州的外商,有不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朝廷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 谢和耐 :《南宋社会生活史》
古代银子
商朝的贝币
秦朝半两钱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北宋“交子”
1.纸币名称?
2.发行时期?
3.出现地区?
4.历史地位?
5.有何评价?
交 子
北宋时期
四川地区
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
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交子——北宋出现在四川成都,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会子——南宋出现,纸币使用范围更广。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纸币的产生
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③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会子;
④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宋朝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
商标: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商标
商业中心
制瓷中心
世界商港
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纺织中心
苏湖粮仓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唐朝中后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初步开发
经济重心南移
奠定基础
迅速发展
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
较大发展
经济重心
继续南移
南宋时期
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
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奠定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
开始南移:唐朝中后期
继续南移:五代十国
完成南移:南宋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民间谚语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
生产力低下、贫穷、落后
得到开发、富裕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农工商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农具的改进(秧马、牛转翻车)
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和交流
(占城稻、小麦、棉花)
2.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苏州、杭州、成都)
制瓷业(景德镇)
采矿业(采煤技术)
造船业(海船装有指南针)
3.商业的繁荣
货币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城镇的发展(东京、临安)
海外贸易繁荣(泉、广、明)
1.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C
2.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3.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商业贸易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中
C
4、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规模,商品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