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训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6: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训练
班级: 姓名: 时间: .
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高空坠物的杀伤力有多大?
材料二:高空坠物无外乎“故意为之”和“意外掉落”两种情形:
1.建筑物外墙、窗玻璃、窗体、广告牌等年久失修,意外坠落时砸伤路人。
2.高楼建设中放有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意外发生建材坠落。
3.高层居民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随手乱扔东西的陋习。
4.部分少年儿童不自主性抛物行为。
5.阳台放置了盆栽、杂物,缺乏足够安全的保护措施。
材料三: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高空抛物”行为单独入刑: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2分)
(1)楼层越高,抛下的物体杀伤力越大。 ( )
(2)2021年3月1日,“高空抛物”行为单独入刑。 ( )
2.根据材料一可知,高空抛掷的空易拉罐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如果从_________楼抛下,
可砸伤头骨;如果从25楼抛下,可______________。(2分)
3.状状住在10楼,楼上的张阿姨在没有护栏的阳台上放了几盆花,状状该怎样劝说她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为所在的小区设计了一张海报,呼吁大家不要高空抛物。你在海报上写了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乡村图景
(一)
雨中的乡村,朦朦胧胧的,让人感到非常舒服。烟雨中,不时传来几声杜鹃啼叫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优美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乡村的房屋已经洗刷过了,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别墅(shù),却有一种干净朴素之美。
(二)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照着大地,暖洋洋的。“啊!”乡村孩子都叫了起来。原来是彩虹出来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一样都不少。如果你使劲往上跳,似乎能抓住彩虹。
(三)
这时,小竹林就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了。村子里的小河边有一片小竹林,每到七八月时,数那儿最热闹了。刚踏进竹林,就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从炎热走进了凉爽。在有空隙的地方,几束阳光溜进来了,风儿也跳着舞来了,竹林中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是竹叶在唱歌呢。
(四)
一转眼,太阳就要落山了。瞧!天边的白云已经换了件衣服,变成了红霞,鸟儿也要归巢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该休息了……农家菜虽然不比城里的精致,却清淡、爽口,营养也很充足。这些菜还是自个儿种的呢!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乡下人心里多么欣慰啊!
乡村,有一些独特的风景是城里远远比不上的!
1.分别给短文的四个部分所描写的画面取名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林中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是竹叶在唱歌呢。”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请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短文第四部分中写“天边的白云已经换了件衣服,变成了红霞”,白云还会在什么情况
下换上什么衣服呢?发挥想象,写下来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窗(节选)
①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②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③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④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⑤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⑥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猛厉——( ) 锐利——( ) 真实——( )
2.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下面段落的内容。(2分)
第①~③段: 。
第⑤段: 。
3.整体感知。(2分)
(1)摘抄选文的中心句:
(2)从选文中,你体会到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分)
(1)文中有两处提到“地洞似的”,请你找到相关语句,写下来。
(2)从这样的语句描写中,你感受到了
5.比较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另一位作家写的“天窗”,读一读,再回答问题。(3分)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手,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kēnɡ qiānɡ)有力的天籁(lài)①。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ɡuǎnɡ)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注】①天籁: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从天窗上 。
(2)作者写天窗,更忘不了的是什么?
(3)摘抄这段话中最打动你的语句。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儿,打一弹,再移一点儿,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儿蹦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第2自然段中,作者站在小男孩身后不远的地方,以下哪一项不是他看到的情景?( )(1分)
A.小男孩弹弓打得很差。
B.有位妇女不停地给小男孩递石子儿。
C.小男孩不停地打弹弓。
D.小男孩打中了瓶子。
2.作者为什么认为那位妇女是孩子的母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她坐在孩子的身旁。 B.她给孩子递石子儿。
C.她不断地提醒孩子。 D.她的眼神中满含着慈爱之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下列对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点明时间已是晚上。
B.美妙的景色暗示成功即将到来。
C.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蛐蛐的歌声十分动听。
D.表明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练习的时间之长。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体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猫走路没有声音
不管是平时活动还是在捕食时,猫走路几乎没有一点儿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与猫独特的足部结构和轻盈的行走习惯是密切相关的。猫的脚底长着一层又厚又软的肉垫,富有弹性,脚趾末端的钩爪可以伸缩自如。走路时,钩爪自动缩进肉垫里,从而减少与地面的接触,缓解爪子落地时的震动。而猫走路时总是“点起”(即爪尖离地)、“点落”(即足跟落地),轻起轻落,这样一来自然就悄无声息了。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拟人 C.反问 D.设问
2.猫走路为什么没有声音?请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猫的足部结构独特,并且它有着轻盈的行走习惯。 ( )
(2)猫的脚底长着一层又厚又软的肉垫,富有弹性。 ( )
(3)猫的体重较轻,脚掌很小,走路时能减少与地面的接触,不容易产生声音。 ( )
(4)猫走路时总是“点起”(即足跟离地)、“点落”(即爪尖落地),轻起轻落。 ( )
3.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动物生理特征的形成和改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请试着从捕食的角度解释猫进化出“走路没有声音”这一生理特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 (2)√ 2.15 致人死亡
3.示例:张阿姨您好!您家的阳台没有护栏,如果花盆掉落,可能会砸伤甚至砸死
人。为了大家的安全,我建议您把花盆移到室内。
4.示例:高空不抛物,邻里共和睦
二、1.雨中的乡村 雨后的彩虹 热闹的小竹林 清香的农家菜
2.拟人 示例:小鸟在枝头唱着欢乐的歌。
3.示例:天晴时,白云换上白色衣服;阴天或下雨时,白云换上灰黑色衣服。
4.短文主要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情况下乡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乡村
的热爱之情。
三、1.柔和 迟钝 虚假 2.屋顶上的天窗 想象风雨的威力
3.(1)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我体会到作者生发出的对孩子想象力的思考与赞美。
4.(1)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2)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灵安慰和快乐。
5.(1)听雨声 (2)更忘不了在灯光下缝制衣服的母亲。
(3)示例: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手,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
四、1.D 2.C 3.C
4.文章记叙了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在母亲耐心的陪伴下,经过长时间认真地练习,终于打中了立在远处的玻璃瓶。
5.示例: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做好;只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五、1.D 2.(1)√(2)√(3)×(4)×
3.示例:因为猫的捕猎对象主要是老鼠等小动物,而这些小动物的警惕性非常高,行动又极为敏捷,为了更好地捕食,猫进化出了“走路没有声音”的生理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