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节——
人 口 迁 移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人口迁移。(区域认知)
分析图表,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结合实例分析,理解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什么是人口迁移
0 1
一.概念: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1)居住地的变更:
(2)空间移动:
(3)时间限度:
改变定居地需有一段时间(大约1年以上)
必须有行政区的变化。
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工。
2、考取大学后去异地读书
3、家住天津,每天去北京上班
4、外出旅游,度假
5、从A地转到B地定居
6、科学家去南极进行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
7、大学生分配到外地工作
8、三峡库区的人口迁移
×
√
×
×
√
×
√
√
概念 住所 联系
人口迁移 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变更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人口流动 通常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 不变更
比较: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比较:机械增长、自然增长
二.分类:
①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省际迁移
县际迁移
②按人口迁移的方向来划分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城市化)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逆城市化也叫郊区化)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④按迁移原因划分:
自发性迁移
组织性迁移
(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
③按就业人口迁移方向划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三.影响:
人口迁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请你从下列说法中选择一条或两条,谈谈自己的看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02
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力(消极/排斥力):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
地的因素
拉力(积极/吸引力):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
地的因素
该理论认为,人口移动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城市
乡村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多
医疗、福利理想
现代建筑舒适
置业致富机会多
社会地位高……
生活困苦、质量低
就业机会少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人口迁移
▋思考:你还能列出更多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吗?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然而,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考虑不同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或拉力因素,人口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
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曾经历过“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时期。土豆于17世纪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移植。到18世纪末,土豆已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促进了人口增加。1841年,爱尔兰人口高达650多万。但是,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几年中,爱尔兰九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规模的移民潮。
2.人文因素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
政局动荡、战争频发地区常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活动●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 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阶段 流向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
。。。。
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
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城市
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
南部→北部
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东北→南部、西部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03
一.国际人口迁移前后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国际人口迁移前后变化
时期 19世纪以前 二战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出地 旧大陆(欧、亚、非) 拉美、亚、非
迁入地 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①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②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的开发 迁入地经济发展快
意义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沙特阿拉伯人口是比较多,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在沙特阿拉伯的3255万人口中,作为沙特人的,只占62%,也就是约2018万人。剩下的1237万人,并不是沙特人。这些人在沙特阿拉伯是干什么呢?自然是来打工的。
因为沙特阿拉伯有钱,自然就有能力招聘外国人来到沙特阿拉伯工作。本国人为什么不工作呢?当然也是工作的,只是由于非常富裕,很少会从事相对要付出体力的劳动。
一般的要付出体力的工作,往往都是来自不发达国家的工人,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这些国家。
案例
卡塔尔224万人口,外籍占87%,本国人仅30万,但卡塔尔的男性人口比例多达75.33%,位居全世界第一位。
卡塔尔主要引进的外籍人都是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的人。这些外籍人口,主要从事的是低端的劳动力进行产业,比如建筑业,服务性行业。
而涉及到国家命脉的金融,政治等相关行业,在卡塔尔是受到严格把控的,几乎都有本土人士担任!
案例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争、自然灾害、移民支边。
原因是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大批迁移,方向是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二、国内人口迁移前后变化
▋建国后的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方向是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
改革开放后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地区,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近些年来,主要迁入地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迁出地主要是中西部的省份,尤其是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省份。
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也受到迁移距离的影响。
国内人口迁移前后变化
时期 影响因素 特点 流向 目的
古代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 大批移民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争、自然灾害、移民支边。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有组织、有计划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由东部迁往东北和西北
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建设。
自发性、流动人口大增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中西部迁往东部
务工、经商
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课堂练习
例 读右面世界部分地区人口迁移示意图(19 世纪以前),完成(1)—(3)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当时的人口迁出区的是 ( )
A. 亚洲、欧洲、非洲 B. 亚洲、欧洲、北美洲
C. 大洋洲、欧洲、非洲 D. 美洲、亚洲、非洲
(2)当时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
A.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B.以自发的人口迁移为主
C. 以政治移民为主
D. 以开发资源为主
(3)下列关于该时期人口迁移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B. 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期
C. 这是一种国内人口迁移,对国际影响不大
D. 调节人才余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A
A
下图为“人口移动的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②⑤ B.⑥⑦ C.②④ D.④⑤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①③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需跨越行政区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