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原子核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原子核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3 16: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原子核
一、选择题(共15题)
1.关于粒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
B.质子、中子本身也有复杂的结构
C.质子是带电的强子
D.夸克模型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2.已知 的衰变方程为 ,半衰期为5.27年,则X和1克 经过5.27年后还剩下 的质量分别为(  )
A.质子 0.5克 B.电子 0.5克
C.质子 0.25克 D.电子 0.25克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性射线中的β 射线实际就是电子流,它来自原子的核外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容易发生衰变
D.氡 222 经过衰变为钋 218 的半衰期为 3.8 天,一个氡 222 原子核四天后一定衰变为钋 218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B.玻尔原子模型引入了量子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
D.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且物质波的波长与动量有关
5.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 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像。根据PET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衰变的方程式为 →
B.将放射性同位素 注入人体,其作用为示踪原子
C.一对正负电子湮灭后也可能只生成一个光子
D.PET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小于人体的代谢周期
6.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
A.居里夫人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结合能不一定越大,但其原子核越稳定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7.在医疗技术中有时需要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所用的放射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⑴放出的放射线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以辐射到体内肿瘤所在处;
⑵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提供比较稳定的辐射强度。
下表给出了四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线及半衰期,在表中所列的四种同位素中,最适宜做为放疗使用的放射源应是(  )
同位素 钋210 锶90 鍀99 钴60
辐射线 α β γ γ
半衰期 138年 28年 6小时 5年
A.钋210 B.锶90 C.鍀99 D.钴60
8.2019年4月1日,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生态环境部介绍2019年会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某核电站获得核能的核反应方程为 ,己知铀核 的质量为m1,钡核 的质量为m2,氪核 Kr的质量为m3,中子 n的质量为m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核电站通过核聚变获得核能
B.铀核 的质子数为235
C.在上述核反应方程中x=3
D.一个铀核 发生上述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m1-m2-m3-m4)c2
9.近年来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在观察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所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 经过 次 衰变后成为 ,由此可以判定该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依次是(  )
A. B. C. D.
10.放射性同位素14C在考古中有重要应用,只要测得该化石中14C残存量,就可推算出化石的年代,为研究14C的衰变规律,将一个原来静止的14C原子核放在匀强磁场中,观察到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圆,圆的半径之比R:r=7:1,如图所示,那么14C的衰变方程式应是(  )
A. B.
C. D.
11.关于原子、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玻尔理论可知,一个氢原子从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辐射10种频率的光子
B.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但能量不一定守恒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照强度太弱
D. 、 、 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 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
12.原来静止的原子核 发生α衰变时,放出α粒子的动能为E0。假设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全部以动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则在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  )
A. B. C. D.
13.“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其内部的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的质量,且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
B.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
C.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
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
14.铀核裂变的一种方程为 U+X→ Sr+ Xe+2 n,已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X粒子是中子
B.X粒子是质子
C. U、 Sr、 Xe相比, Sr的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
D. U、 Sr、 Xe相比, U的质量数最多,结合能最大,最稳定
15.关于质能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质量亏损的核反应一定是放能反应
B.核反应中发现的“质量亏损”是消失的质量转变成了能量
C.E=mc2中的E是物体以光速c运动的动能
D.由ΔE=Δmc2,在核反应中,Δm为反应前后原子的静质量之差
二、填空题
16.4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两个正电子,释放出2.8×106eV的能量,写出核反应方程   ,并计算1g氢核完成这个反应后释放出   能量(1 g氢核即1 mol所包含的氢核的粒子个数为6.02×1023个)。
17.一静止的氡核( )发生α衰变,放出一个速度为v0、质量为m的α粒子和一个质量为M的反冲核钋(Po),则衰变方程为   ,反冲核的速度大小为   ;
18.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 或反夸克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荷量如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粒子 π+ π- u d
带电荷量 +e -e + - - +
由此可知π+由   和   组成,π-由   和   组成.
19.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一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 ,已知 和 的质量分别为 和 , ,c为光速。核反应方程中则    ,在4个 转变成1个 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MeV。(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三、综合题
20.原子核的衰变方式不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由此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的质量差. 可以衰变为 ,释放的核能是E1;也可以衰变为 ,释放的核能为E2.
①写出两种衰变方式的衰变方程.
②设释放能量全部为转变为光子能量,求出 和 释放光子波长之比.
21.静止在匀强磁场中 俘获一个速度 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 和一个未知粒子 ,若已知 的速度 ,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方向相同,试求:
①写出核反应方程式并求X粒子元素符号和x,y
②求出未知粒子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③生成的 和未知粒子 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
22.为了临床测定病人血液的体积,可根据磷酸盐在血液中被红血球吸收这一事实,向病人体内输入适量含有 的血液4 cm3分为两等分,其中一份留作标准样品,20 min后测量出其放射性强度为10 800 s-1;另一份则通过静脉注射进入病人体内,经20 min后,放射性血液分布于全身,再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样品2 cm3,测出其放射性强度为5 s-1,则病人的血液体积大约为多少?
23.为测定水库的存水量,将一瓶放射性溶液倒入水库中,已知这瓶溶液每分钟衰变8×107次,这种同位素半衰期为2天,10天以后从水库取出1 m3的水,并测得每分钟衰变10次,求水库的存水量为多少?
答案部分
1.A
【解答】质子和中子是由不同夸克组成的,它们不是最基本的粒子,故选项A错误,选项B对;不同的夸克组成强子,有的强子带电,有的强子不带电,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带正电的强子,故选项C正确;夸克模型是研究强子的理论,不同夸克带的电荷不同,分别为元电荷的+ 或- ,这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故选项D正确。
2.B
【解答】原子核衰变过程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守恒,可得X为电子;1克 中有大量的原子核,1克 经过5. 27年后,还有0. 5克没有衰变。
故答案为:B。
3.B
【解答】A.天然放射性射线中的β 射线实际就是电子流,它来自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A不符合题意;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原子的能级降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减小,根据 可知,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B符合题意;
C.原子核的稳定性决定于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C不符合题意;
D.半衰期是大量原子发生衰变的速度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放射性原子发生衰变的速度没有意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D
【解答】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电离能力较强,穿透能力较弱,A不符合题意;
B.玻尔原子模型引入了量子理论,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B不符合题意;
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核反应方程为 ,C不符合题意;
D.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且物质波的波长与动量有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C
【解答】A. 衰变的方程式为 →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放射性同位素 注入人体,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像,故其作用为示踪原子,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对正负电子湮灭后生成两个光子,C错误,符合题意;
D.PET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小于人体的代谢周期,否则无法通过探测器探测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B
【解答】A.贝克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比结合能的大小能反映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原子核越稳定,但是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结合能不一定越大,B符合题意;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部条件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D
【解答】AB.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与β射线的穿透性都相对于γ射线较弱,不适合用做医学的放射源,AB不符合题意;
CD.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锝99的半衰期较短,而钴60的半衰期较长,钴60在较长时同内具有相对稳定的辐射强度,适合用做医学的放射源。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C
【解答】A 、从核反应方程可知,该核电站通过核裂变获得核能,A不符合题意;
B、铀核 的质子数为92,B不符合题意;
C、由质量数守恒得:235+1=144+89+x,解得x=3,C符合题意;
D、一个铀核 发生上述核反应,由质能方程可得: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D
【解答】每经过一次 衰变质量数少 ,质子数少 ,经过 次 衰变质量数减少 ,质子数减少 ,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 ,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C
【解答】由图看出,原子核衰变后放出的粒子与新核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同,而两者速度方向相反,则知两者的电性相反,新核带正电,则放出的必定是β粒子,发生了β衰变,β粒子是电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D
【解答】A.大量氢原子从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辐射10种频率的光子,一个氢原子从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只能辐射4种频率的光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能量也守恒,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金属的极限频率大于入射光的频率,故C不符合题意;
D. 、 、 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 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D
【解答】α粒子与新核质量比为 ,衰变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即mαvα=m新·v新,根据动量和动能的关系p2=2m·Ek可知,新核动能为 E0。由ΔE=Δmc2,得Δm= = ,故D选项正确。
13.A,C
【解答】AC.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其内部的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的过程,电荷数少1,质量数不变.A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B.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电子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初状态系统的总动量为0,则子核的动量和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不符合题意;D.子核的动量大小和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由于中微子的质量很小,根据 知,中微子的动能大于子核的动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14.A,C
【解答】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为中子,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根据图像可知 、 、 相比 的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 的质量数最多,结合能最大,比结合能最小,最不稳定,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15.A,D
【解答】A.根据质能方程 可知,有质量亏损,就会放能反应,A符合题意;
B.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消失,只是以能量的形式体现,B不符合题意;
C.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只是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正比关系,E并不是物体以光速c运动的动能,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能方程 可知,在核反应中,Δm为反应前后原子的静质量之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16.;
【解答】核反应方程为 1g氢可发生聚变的次数为
故释放的总能量为
17.;
【解答】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衰变方程为: ,设钋核的反冲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mv0﹣Mv,v 。
18.u;;d;
【解答】因π+介子带有+e的电荷量,且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则夸克u带+ e和反夸克 带+ e合成电荷量为e,那么π+介子就是由夸克u和反夸克 组成的;同理,π-介子由夸克d和反夸克 组成.
19.2;27MeV
【解答】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核反应方程中则n=2
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约为
由于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
20.解:①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 可以衰变为 的反应方程:
可以衰变为 的反应方程
②光子能量公式 得,释放的核能是E1的光子波长为:
释放的核能是E2的光子波长为:
所以
21.解:①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
未知粒子 ,则
②中子、未知核和 质量分别为m、3m和4m,未知核的速度为 ,对心正碰,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出v2= -1000m/s,方向与 相反
③根据


生成的 和未知粒子电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4:3,则在磁场中的周期之比为
22.解:由于标准样品与输入体内的 的总量是相等的,因此两者的放射性强度与 原子核的总数均是相等的.设病人血液总体积为V,应有 ×V=10 800.解得V=4 320 cm3.
23.解:设放射性同位素原有质量为m0,10天后的剩余质量为m,水库存水量为Qm3,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可得 = ,
由半衰期公式得:m=m0 ,
由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得
= = ,
解得水库存水量为Q=2.5×105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