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生活中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数量之间普遍存在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2.经历由具体问题到列不等式的过程,体会转化和建模的数学思想;
3.创造有层次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总结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实例中的关键词,并结合生活常识及数学知识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教学难点】挖掘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教学设计简案】
一、模型初探
1.观察天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追问:你能用数学式子描述吗?
2.说一说下图中的交通标志所表示的含义.
追问:你能用数学式子描述吗?
3.用数学式子表示下列数量之间的关系:
(1)小树的高度(h)大于4 m;
(2) m(m≠0)的倒数小于3;
(3)边长为a m的正方形桌面的面积不等于1 m2 .
对比观察,追问:
你能将这六个式子分类吗?
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不等号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你能为这些式子取一个名字吗?
你能为它下一个定义吗?
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二、模型辨析
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1)-6<0;
(2)3x≥6-x;
(3)m+5;
(4)x2≠4;
(5)2x+1=5.
追问:对于“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不等式”,你有何经验?
三、模型运用
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之间的关系:
(1)烧杯中的溶液量(a)不足40ml;
(2)南京紫峰大厦的高度(h)超过450m;
(3)火车提速后,速度(v )最高可达350km/h;
(4)小亮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x)至少为30min.
追问:你是如何找到不等关系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键词与不等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追问:对于“寻找不等关系”,你能总结出什么经验?
2、请找出下列各情境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1)一辆48座的旅游车载有游客 x人,途中上来2人后,车内仍有空座位;
(2)某校初中男子百米短跑记录是12.5s,小王的成绩是 t s,打破了该项纪录;
(3)点A和点B之间一条连线的长度记作 m cm,其中线段 AB 长为5cm;
(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它的周长
不超过10.
(学生先独立思考2分钟,写在学习单上,再小组合作交流,将成果书写在小黑板上,并展示)
追问:你是如何找到不等关系的?
追问:对于“寻找不等关系”,你还能总结出什么经验?
3、用数学的眼光看这篇日记,你发现了什么?把它们表达出来!
《春游日记》
今天阳光明媚,全班45个同学一起出发去美丽的玄武湖春游。我作为班长为大家采购一些水果。水果店老板说: “今天的草莓很新鲜,32元一盒,快来买吧!”我用200元班费买了几盒草莓,结果还找了8元。买完水果后一看还剩半小时就要集合了,我赶紧骑车赶路,虽然有点远,有3千米,但我没有迟到!……
在玄武湖怎么能不划船呢?可是人真多呀!只剩下6座大船和4座小船可供选择,我赶紧订了三只大船和一些小船,全班都玩起来了!大家夸我真能干!
……
(学生先独立思考2分钟,写在学习单上,再小组合作交流,将成果书写在小黑板上,并展示)
学生代表叙述自己是如何找到不等关系的。
四、模型小结
1.什么是不等式?
2.如何列不等式?
3.关于不等式,你认为后续还会研究它的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