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文本解读】
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利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阅读本文时,要理清文中展示的科学发现的过程,关注那些对科学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还要注意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体味作者为科学献身的崇高情感,理清文章结构。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如上写道。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一项震惊整个世界的发现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又一份曙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蒿素的发现历程。
激趣导入
二、背景回眸
屠呦呦获奖感言——《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
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温提取的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成分,屠呦呦团队最终于在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本文便是屠呦呦获奖时的演讲稿。
屠呦呦简介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14日,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人物贡献: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屠呦呦简介
1.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屠呦呦
2.我不是一位院士,但是我见得太多了。
——屠呦呦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2、词语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粟:谷子,即小米。
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新知讲解
快速浏览课文,关注小标题,概括主要信息。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二、文本研读
1.文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结构明晰,内容简明概括。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
新知讲解
再次朗读课文,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
屠呦呦是如何回顾青蒿素从发现到疗效的整个过程的?
请大家认真阅读文章,标画出重要的信息,小组内筛选整合。
新知讲解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和使用。
①从1955年开始中草药的研究。
②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疟疾研究团队。
③1971年10月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④1972年命名青蒿素。
新知讲解
⑤1973年秋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
⑥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⑦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推荐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⑧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
新知讲解
默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
思考:作者是如何说明发现过程的?
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疟原虫抗药性出现,疟疾肆虐。
时间线索: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抗疟
1969年,屠呦呦领导抗疟研究工作。
1971年10月,找到突破口。
新知讲解
列数字:2000个方药、640个、200个、380余种
引资料:葛洪《肘后备急方》
作比较:第一阶段,从中草药中提取成分,在小白鼠身上测试,
收效甚微。
转折点,从青蒿中提取成分, 低温提取,抗疟效果
大幅度提升。
新知讲解
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给你什么启发?和同学交流。
①在第一阶段搜集了众多中草药,然而进展甚微。
②查找大量文献。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线索,改变提取方式,找到突破口。
新知讲解
③从20世纪70年代,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进行。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④生长在北方青蒿含青蒿素比较少。作为药物生产,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
⑤最初将青蒿素制成药片,但老式压片机造成药片成分偏差。随后采取胶囊方式,取得很好的疗效。
新知讲解
启发: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家们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路,体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从屠呦呦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合作探究
在人类征服疾病的努力中,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一小步。
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是中医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她灵感和启示。
如何理解“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合作探究
“然而,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
比如中药砒霜、千层塔等也被用于现代医疗。
这些例子只不过是中医对人类馈赠的沧海一粟。而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拥有的丰富的宝藏则是无尽的。
中 国 医 学 的 贡 献 药名(治疗方案) 治疗病症
青蒿素 疟疾
砒霜 白血病
石杉碱甲 老年痴呆
活血化瘀 心血管疾病
芍药苷 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
保健运动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板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默默无闻、刻苦钻研、埋头苦干、
执着探索、忘我奉献、创新意识、
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作业布置
1.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
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
结合上述任一内容,写一篇说明文,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