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 课件(2课时,13+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海上日出 课件(2课时,13+1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8:58:49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16.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电影、电视里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海上日出的美景。
写作背景
这片课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邮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时作者看到的日出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出的总体印象的具体记录。
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 画出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xiāng
kuò
扩 荷 刹 镶
chà
我会认
kuò
fàn

ch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间。近义词有:转眼间、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太阳的光芒)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把句子中的“镶”字换成另一个字,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再用“镶”字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子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làn

xiāng

jǐn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响声。
课文的第1自然段中,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事情
人物
时间
环境
地点(海上)
说明作者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只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
开篇总领全文
海上日出可分为哪些不同天气下的日出
云层厚的情况下的日出
晴朗天气下的日出
云层薄的情况下的日出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结尾段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作用。
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是真红”,这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使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 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的、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后散失过多,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太阳上升时,为什么说是“负着重荷似的”
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海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就会给人造成一种“负着重荷”的感觉。(共10张PPT)
16.海上日出
第二课时
课文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情况
天气晴朗时
有云时
观察方面
不仅观察了日出时太阳的形状,还观察了日出时太阳的色彩、亮光及其动态(太阳慢慢升起的情景),即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写作方面
记叙有条理,能按“日出前一日出时一日出后”的顺序写。
遣词的具体表现:
(1)作者所用的词语都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上升时的“艰难”程度及场面的壮观、精神的顽强。
(3)反映了作者观日出的真实感受。
第2~5自然段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整个过程,抓住了景物变化的特点,写出了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结尾段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作用。
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最终都能冲破云霄,给世界以光明。作者因此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用词贴切。
观察仔细
描写生动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我们从中了解到,好的文章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大家今后可以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为今后的习作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