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变废品为艺术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变废品为艺术品》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05 21: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变废品为艺术品》
【教材分析】
1.内容出处:上海市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
2.本课核心知识技能:以废旧物品为材料,利用其形状、色彩、与材质特征,发挥立体空间想象,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从新组合,为校园设计制作一个较大型的雕塑。
【学情分析】
初中六年级学生求知欲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对物体的空间思维要比小学生强很多。但是对于空间设计的概念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不同物体间的组合还不是最了解。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并对不同废旧材料进行一个有效的拼接组合,设计一个较大型的校园雕塑对于他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挑战性。所以在课前,让他们先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并了解其外形、材质、颜色等特点,思考如何把设计与校园文化自然融合。
【教学重点】
1、 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的形状、色彩、与材质特征,发挥立体空间想象。
2、 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从新组合,创造新奇、独特的新造型。
3、 融入校园文化设计一个较大型的校园雕塑。
【教学难点】
1、 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材料,尝试插接、粘贴、串联、缝纫、捆绑等多种组合和链接方法。
2、 能融入校园文化设计一个较大型的校园雕塑。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PPT图片欣赏:(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艺术品)
1教师提问:辨认图片中的这些艺术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作完成的?(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还可以被这么利用。(从新认识废旧物品的价值)
3.教师揭示课堂重点: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艺术创想,利用我们自己收集的一些废旧材料一起来体验艺术创作的魅力!
4.教师出示课题“变废品为艺术品”;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我的课前导入开门见山,并结合课前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废旧材料的收集让学生对本堂课的重点更加明确。
二、展示与讲解
(一)教师讲解:
1.变废品为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通常利用废旧物品的哪些特点进行艺术加工呢?
(1) 出示PPT图片:
(2)废品变为艺术品的四要素:形状、材质、组合、创意;
(3)如何进行有效组合;
2.教师作品示范展示:
(1)根据收集的材料特点设计;
(2)进行有效组合;
(3)大胆发挥我们的艺术创想,把校园文化自然融入作品的设计理念中;
(二)教师讲解组合方法:(图片)
粘贴、穿插、包扎、捆绑、缝纫等
(三)小组讨论:
(1)了解组内各成员收集的不同废旧材料特点;
(2)集思广益,讨论出小组设计的最佳方案;
(3),分工明确,发挥组员特点各司其职,协作完成制作。
设计说明:通过欣赏与讲解让学生对废旧材料的特点与组合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的示范,也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同时通过图片欣赏等巩固了对废旧材料的有效组合。
三、设计与创作
(一)提出作业:(说明创作要点及要求)
作业内容:(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效组合,设计制作一个较大型的校园雕塑)
作业要求:1.组内讨论设计方案;(投票选择最佳方案)
2.作品能体现“方中”校名 ;
3.作品体现“方中”校名含义,并能融入方中校园文化;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
(三)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指导学生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组合方法,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的特点进行有效组合,旨在通过设计制作实践激发学生学艺术创作的兴趣,同时将环保理念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四、展示与评价
(一)作品设计理念展示
1.小组作品设计理念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3.PPT图片解读,警示我们从小养成环保意识,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为创建更美好的家园而共同努力。
4.教师小结。
(三)教师点评
设计说明:通过小组协作,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想和环保意识;通过废品收集、创作设计、团队合作,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从小养成环保意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