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构图的奥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构图的奥秘》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05 22: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构图的奥秘》
教材:少儿版初中《美术》 课时:共1课时 类型:造型与表现-绘画
教学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源自少儿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美术》教材,第二学期第1课《构图与形式》,属于造型与表现课程,共1课时。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赏析、尝试体验、讨论归纳等方法,让六年级学生借助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多媒体技术,在“经营”画面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构图、怎样构图以及构图的形式美感,完成学习过程并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构图”指在平面空间中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画面整体,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艺术形象和审美效果。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构图形式的角度去欣赏画家及同学的美术作品,并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注意运用基本构图方式去表现美。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适当降低对绘画表现能力的要求。降低技法的难度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使这种创造性在学生作品中得以实现。整个课时的要求在于让学生知道构图形式多样性,通过对名画的分析,让学生知道构图运用得当会产生不同画面美感,这是教师上课应当追求的主要目标。
教材中有水平线、垂直线、三角形、S形等多种构图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形式美感的教学素材。但构图的形式应该为审美需求而服务,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围绕构图的核心规律,即表现作品的形式美感。在教学设计中,可通过某一种构图形式深入学习构图的方法,使同学理解构图与画面美感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就六年级同学来说,对造型的认识还限于“线”的形态,因此对于构图中的点、面、空间等要素的认识与运用会有一些困难。在构图教学中就更应注意弱化描绘、表现的要求,而注重于学生对画面元素之间关系的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采用适当的手段以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
在绘画表现能力上,六年级学生对于简单的木炭条技法(如涂抹、擦、描画线条等)具有一定的表现能力,本课教学活动所要求的绘画表现技能对于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
同时该龄段学生对于美术表现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为重。因此简单有效的教学设计将更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构图基本知识,知道三角形构图的方法,尝试用构图知识进行绘画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体验与讨论归纳等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构图形式规律与方法表现画面美感并完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构图对于绘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认真严谨对待作品的态度。在构图中凸显自己的个性,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构图基本知识,以及三角形构图的基本方法。
【难点】三角形构图的形式特征及表现作品的形式美感。
作业设计:
【内容】用三角形构图的方法表现静物主题,通过添加桌面完善构图并使作品更完整。
【要求】
1.利用三角形构图完成作品;
2.构图体现均衡及多样的特征;
3.添加桌面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画、木炭条、橡皮、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木碳条、橡皮、铅画纸等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学习资源】静物画照片、教师范例、
【教学技术】课堂示范、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辅助App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将瓶罐及水果教具摆放到“空白”的静物画背景上;
2.将同学的摆法与原作相比较,知道静物摆放可以形成不同的画面效果;
板书课题:《构图的奥秘》
3.讨论用一个词来描述构图。
板书:构图——经营位置
设计说明:本课内容以学习构图为主,如何直观、有效地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对于教学目的与学习效果都非常重要。构图的概念较抽象,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导入阶段就以互动体验的方式,通过操作帮助同学直观地了解这个摆放的过程就是构图。
二、赏析与实践:
(一)均衡
1.赏析不完整的静物画作品;
提问:我们初步知道了什么是构图,同学们能不能发现这幅静物画作品中的构图问题?
2.讨论作品构图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并对比原作。
板书:均衡
设计说明:使用处理修改过的画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引出静物画构图应注意的的重要原则——“均衡”。
(二)实践活动(1)
1.在作业纸上再补充2个圆,使3个圆的位置在画面中达到均衡;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代表性作业用手机教学APP上传展示。
2.分析两幅学生作品的不同。
讨论小结:第二幅作品更生动,并且构图中三个圆形成了三角形,不但均衡而且有变化。
板书:三角形构图
设计说明:通过三个“圆”的摆放,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达到均衡的画面效果,既考验同学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减少绘画表现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制约,又有利于教学环节围绕核心内容顺利开展。
(三)了解三角形构图
1.出示多幅三角形构图作品,了解在静物画构图中通过不同静物组合形成不同的三角形构图;
2.出示一幅三角形构图作品,以生动语言形容画面效果,激发同学对画面美感的感受;
3.讨论这幅作品中的静物有哪些变化?
讨论小结:体现在静物的主次、大小、形状、方向、疏密不同等。
板书:多样
设计说明:通过小动画丰富教学展示设计,使教学环节保持新鲜感,更直观且更易于为六年级同学所接受。在分析构图的多样变化时,用较为生动的语言帮助同学感受构图多样性所带来的生动有趣的画面效果,同时引导同学们自行讨论、发现多样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活动(2)
1.回顾活动(1)中代表性作品,从多样的角度再次分析优点与不足;
2.出示活动(2)作业要求,教师示范讲解;
要求:1)添加主题物瓶罐,保持三角形构图
2)修改调整,体现静物多样变化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拍摄上传同学作品;
4.作品评析。
1)不同学生作品横向比较、评价;
2)同一学生作品活动(1)与活动(2)效果纵向比较、评价。
(五)作业与评价
1.出示作品,讨论如何进一步调整完善画面;
2.出示活动(3)作业要求;
要求:1)完善三角形构图
2)构图体现均衡与多样
3)适当完善画面效果
3.学生完成作品,教师巡回辅导,拍摄展示同一学生活动(1)(2)(3)的作业效果并纵向比较、评价;
4. 展示交流。
评价要求:
1) 是否三角形构图
2) 是否均衡及多样
3)进阶要求:添加桌面是否合理
设计说明:作业评价以两方面为主:1、通过同学间的横向评价,发现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2、以同一位同学在各活动环节中作品效果的纵向比较,清晰地展示在本课时中的学习效果,也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要求。
三、拓展与总结
1. 展示不同类型作品中三角形构图的运用;
2. 简单介绍塞尚,并对构图的重要性及同学们的作品提出期望。
设计说明:请同学说一说作品的构图特点,再次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并通过介绍塞尚,在学习态度与对待作品的态度上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