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八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堂流程
复 习
01
02
03
04
预 习
讲 授 新 课
小 结
复 习
回顾第7课知识点
提问: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
2.拨乱反正的背景、内容、结果
预 习
学习目标
快速阅读课本
思考问题:本课的框架是什么?
1.重点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重点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了解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理解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
春紧夏松秋光蛋,
碾子一住就要饭。
——凤阳花鼓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978年12月18日晚,在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小岗生产队在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这一天,正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之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讲授新课
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方式
5、发展
6、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带动了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7.15亿公斤
1982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1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0年产粮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思 考
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和1983年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1)土地改革后,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是承包土地,对土地享有生产自主权,集体所有制。
(3)两者有本质区别。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到城市
1、背景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依据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讲授新课
3、内容及影响
(1)经济体制:
(2)管理模式:
(3)分配方式:
(4)中心环节:
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积极性提高
职工积极性提高
企业活力增强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十年来,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厂)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
张 瑞 敏
海尔集团总部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提出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讲授新课
小 结
对内改革
农 村
城 市
国有企业改革——政企分开
目的:
措施:
作用:
调动农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富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堂检测
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D
B
谢谢聆听
嘿!醒醒!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