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一、填空题。
1.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_________。
2.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要达到________,生物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5.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生物数量不变,小鱼在1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会变______(填”多”或”少”)。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果将生态瓶中的水草去除,其余条件不变,那么金鱼会怎样 ( )
A.金鱼不受影响,自由自在地生活
B.金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C.金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减少
2.如果将生态瓶中的金鱼增加两条,其余条件不变,那么金鱼会怎样 ( )
A.金鱼不受影响,自由自在地生活
B.金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C.金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减少
3.能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生存需要的氧气的是( )。
A.微生物 B.植物 C.土壤
4.设计制作生态瓶时,评价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生态瓶( )。
A.维持稳定的时间长短
B.生物数量的多少
C.有机物的积累速度
5.在制作生态瓶时,我们应该先放( ),再放( ),最后放( )。
A.小动物 植物 土壤
B.土壤 植物 小动物
C.土壤 小动物 植物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我们可以从植物情况、动物情况、水的情况、其他情况等多角度观察记录生态瓶。( )
2.非生物在群落里不起任何作用。( )
3.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的养料。( )
4.为了增加收入,向鱼塘里投放的鱼苗越多越好。( )
5.我们不能随意改变生态瓶中的生物或非生物。( )
四、综合题。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五、实验探究题。
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玻璃鱼缸、河水、泥沙、金鱼藻、小鱼。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玻璃鱼缸中放入同样多的河水,A鱼缸中放入小鱼2条,B鱼缸比A鱼缸多放两棵金鱼藻,C鱼缸比B鱼缸底部多放了泥沙,D鱼缸比C鱼缸多罩了一个黑色罩子。
实验结果:
1.四个装置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_。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草的作用是进行___________。
3.比较B、C的实验结果可知,泥沙的作用是_________。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草在有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
2.群落
3.海洋 湖泊(答案不唯一,符合条件即可)
4.平衡 5.多
二、1.B [解析]水草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如果没有了水草,因水中的氧气有限,金鱼呼吸困难,故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2.B[解析]如果金鱼数量增加,则它们需要的氧气增多,而水中氧气有限,故金鱼会呼吸困难,所以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3.B [解析]虽然水中 会溶解.一定氧气,但生态瓶
中氧气主要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4.A[解析]生态瓶内生态达到平衡,则生态瓶维持的时间长。
5.B[解析]生态瓶制作顺序是先放土壤,再放植物,等固定好植物,再放小动物,这样不会引起水体过浑等问题。
三.1.√
2.X [解析]非生物可以给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
3.√
4.X [解析]鱼苗太多,鱼生存空间变小,氧气不足,鱼苗反面容易死亡。死亡后的鱼苗又污染水质,进一步破坏鱼塘的生态平衡。
5.√
四、
五、1.C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固定植物
4.阳光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