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B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12 19: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B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阻遏(yè) 锐不可当(dāng) 寒噤 (jìn)
B.仄歪 (zè) 转弯抹角(mā) 瓦砾 (lì)
C.鞠躬(jū) 拂晓(fú) 赃物(zāng)
D.荒谬(miào) 箱箧(jiá) 肃穆(sù)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蜿蜒 健忘 眼花缭乱 制裁 赞誉 丰攻伟绩
磅礴 舀水 高屋建瓴 竹篙 地窖 张皇失错
__
3.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挂花:挂上花朵。
C.仄歪:倾斜,歪斜。 D.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4.选词填空。(4分)
[备选词语:荡悠悠 明晃晃 颤巍巍 黑糊糊]
①(老妇人)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 )地走了。
② 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 )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③ 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 )的。
④ 当小船和那( )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
5.请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在昨天一天的激战中,我军击溃了一切抵抗之敌,控制了江阴要塞。
B.脑力提升素是经古代验方为基础,精选名贵中药为原料制成的。
C.本次晚会创下深圳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工地秀”。
D.这种新奇的表现手法,大大引发了观众的想象力。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蜡烛》的主人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D.标题、导语、主体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7.给下面这则短小的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4个字。(2分) 
标题:______
(据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我国拯救濒危动物获取了可喜的成果。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先后建立了总面积达5830平方公里的13处保护区,拨出抢救专款4000万元,抢救病饿大熊猫118只,救活82只。国家还投资进行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已人工繁育成活30多只。我国还将新建14处保护区,以使现有的1000多只大熊猫得以安宁地生活、繁衍。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②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白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节选自《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
8. 作者对明赫白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3分)
9. 作者对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0. 说说你对安格尔诗句的理解。(3分)
11. “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如何才能让世界远离战争呢?说说你的观点。(3分)
(二)(16分)
①大船追得很紧。
②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③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④“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⑤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⑥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⑦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⑧但是那些隐藏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准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⑨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好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⑩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12.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事件。(2分)
                                   
13.第⑤中画线的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事件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14.第⑦段中表现情节逆转、极富戏剧效果的是哪一句?(2分)
                                   
15.第⑧段的战斗场面写得很简略,你觉得这样合适吗?(3分)
                                   
16.本文加点的几个动词使用很准确,试选一个略加赏析。(3分)
                                   
17.通过课内外的联读,你对孙犁的战争小说的语言特点有什么感受?(3分)
                                   
(三)点亮心烛(1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多云黯然的午后。
英国小说家西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郊外的一个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竟意外地看到文友的墓碑旁有一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①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
炭火般的语言,立刻温暖了罗伯斯阴郁的心,令他既激动又振奋。罗伯斯迅速地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以为这句话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为了尽早查到这句话的出处,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地逐册逐页翻阅书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找到这句“名言”的来源。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墓地。从墓地管理员那里得知:长眠于那个墓碑之下的是一名年仅10岁的少年,前几天,德军空袭伦敦时,不幸被炸弹炸死。少年的母亲怀着悲痛,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墓,并立下了那块墓碑。
这个感人的故事令罗伯斯久久不能释怀,一股澎湃的激情促使罗伯斯提笔疾书。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几天后,文章发表了。故事转瞬便流传开来,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胜利而执著前行的脚步。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大学的布雷克也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从中读出了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布雷克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几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随一个科技普及小组去非洲扶贫。
“到那里,万一你觉得天气炎热受不了,怎么办?”
“非洲那里闹传染病,怎么办?”
“那里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面对亲友们那异口同声的劝说,布雷克很坚定地回答:“②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决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的蜡烛!”
一周后,布雷克怀着希望去了非洲。在那里,经过布雷克和同伴们的不懈努力,用他们那点点烛光,终于照亮了一片天空,并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这样的蜡烛。当一个人在气馁、失败,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18.文章第一段“一个多云黯然的午后”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19.在全文中起中心作用的一句话是什么?(3分)
                                   
20.文中两处划线句提到的“黑暗”在全文分别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3分)
                                   
21.“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
                                   
三、写作(40分)
(一)题目:伤痛
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中伤痛难免,重要的是学会面对它,接受它,放下它,收拾行装,重新出发。
(1)请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二)题目:铭记________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事情,有些事情是难以忘记的、不应忘记的。社会上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中有些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人类的历史有辉煌,也有灾难;有人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回想一下,你一路走来,有什么是让你铭记于心的?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第一单元测试B卷
1.C 2. “攻”改“功” “错”改“措” 3.B 4.①颤巍巍 ②明晃晃 ③荡悠悠 ④黑糊糊 5.A 6.C 7.保护“国宝”,成果显著(点拨:只要能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超字数即可,答案可以有多个。) 8.语言、动作、神态 9.敬佩西德作家的忏悔之意,鄙视日本作家的狡辩之心。体现在:1.与西德作家握手,不理日本作家;2.称呼日本作家为“日本人”而非“日本作家”。10.这里发生的一切极其残酷;也包含了作者的沉痛之情。11.言之有理即可。12.遇敌妇女误助伏击战(军民在荷花淀上共同歼灭鬼子) 13.比喻 暗示这些“荷叶荷花”之中会有“天兵”出现,这些鬼子将葬身于荷花淀之中14. 荷花变成人了? 15.从节选部分看,妇女们将敌人引进了伏击圈,胜利已在掌握之中,不必详写。16. 略。言之成理即可。17.具有散文的笔调,情趣横生,富有诗意. 18.渲染了阴沉、悲凉的气氛。 19.故事转瞬间便流传开来,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胜利而执著前行的脚步。20.①德国空袭伦敦的残忍和百姓饱受战乱之苦;②传染病和战争等不幸而痛苦的困难。21.表意是一根小蜡烛发出的光使有限的,但是却很明亮,能照亮一片地方;深意是逝去少年的母亲怀念儿子的话感染了罗伯特写了一篇文章;而罗伯特的文章有感染了很多人,其中布雷特和几位伙伴前往非洲帮助挽救一些痛苦、贫穷的人,给他们送去光明。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