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B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丧事(sāng) 霹雳(pī) 寒噤(jìn) 高屋建瓴(líng)
B.箱箧(qiè) 蜿蜒(wān) 狼藉(jiè) 触目伤怀(zhù)
C.蹒跚(shān) 尴尬 (gà) 晶莹(yíng) 拭去眼泪 (shì)
D.滞笨(zhì) 愧怍(zuò) 焦灼(zhuó) 眼花缭乱(liáo)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诘问 渴慕 转弯抹角 穷愁缭倒
B.赋闲 颓唐 情遇于中 不可名状
C.闪烁 荒僻 不记其数 响彻云宵
D.取缔 烦燥 大庭广众 行影不离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任选一段写出所属的作品名称和所写的人物名字。(2分)
【甲】……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
【乙】……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作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我选择 段,该语段出自《 》,所写人物是 。
4.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元素”的理解。(4分)
材料一:2007年由中国网、人文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百度网、TOM网、腾讯网、中华网、淘宝网等近百家媒体共同发起推出的“寻找中国100元素”大型网络调查活动现已结束。长城、春节、龙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分列前三,中国汉字、黄河、长江、儒家思想、天安门、唐诗、故宫依次进入前10名,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医中药、《孙子兵法》、《易经》等学术著作,孔子、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珠穆朗玛峰、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自然、文化景观,《西游记》中的虚拟人物孙悟空,都名列中国100元素。
材料二:“2008奥运会会标”和“祥云火炬”,外国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中国元素”。
5.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同学举行了主题为“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爱的瞬间】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世界,你会发现会有许多“爱”的感人瞬间,请把令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活动二:爱心感言】“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四川灾区的同胞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成为了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作为一名富有爱心的中学生,你最想对灾区的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一段话,不超过30字。(3分)
【活动三:爱心动员】学校准备组织一次“爱心捐助活动”,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写出你的主持词,并为这次活动选定一首主题乐曲。(3分)
我的主持词是:
我选定的乐曲名称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6.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分)
7.阿长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说明了什么 (2分)
8.“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句话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2分)
9.作者可回忆的事很多,为什么要详写买《山海经》一书的事 (3分)
(二)让我看着你(15分)
王焕伟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 ”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 ”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共4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 (2分)
结果: (2分)
11.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3分)
12.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3分)
13.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2分)
14.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3分)
(三)(15分)
那年的冬天好大雪
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粗糙的北风没完没了地吹着。我们裹着棉衣在刚盖好的大楼里闲聊,有的打牌,有的抽烟,等待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②下午,胡小兵突然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他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他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他嘿嘿一笑,说没事。
③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一笑,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我现在才攒了五百块。我给娘说过要给家里一千的,我怎么也得凑够一千呀!”
④我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也没钱了,都寄回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挣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转到我和胡小兵身上。那时,楼外北风呼啸,屋内寂静无比。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翻了几层衣服,我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理你!”说完,我夺过酒瓶猛喝了两口。
⑤“胡小兵,还差多少?”突然有人问。
⑥“三百……”胡小兵哽咽着。
⑦“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皲(jūn)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⑧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我朝窗外瞥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我在外跑了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⑨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不时有人说:“也不知道咱们老家下雪了没?”“咱家乡的雪肯定要比这里大!”
⑩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花追逐着火车飘飞……
(选自《北京晚报》,文章有改动)
15. 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分)
16.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分析作用、理解内容等角度入手。请给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作批注。(3分)
17.第⑦段中说“一只只粗糙皲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揣摩这时胡小兵的心理,把他内心的想法写出来。(不超过30字)(3分)
18.第⑧段开头说“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这里的“难受”有什么含义?(3分)
19.作者以“那年的冬天好大雪”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到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三、写作(40分)
20.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小有波澜;有时阳光灿烂,有时又免不了飘来几片阴云……请以“生活就是这样”为题,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二单元测试B卷
1.B(狼藉(jí) 触目伤怀(chù)) 2.C(A、穷愁潦倒;B、情郁于中;C、不计其数、响彻云霄;D、烦躁); 3.(1)甲 西游记 孙悟空(2)乙 水浒传 林冲 4. 答题要点: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中国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以及有关物质,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5.略 6.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我根本未对阿长弄来《山海经》抱任何希望。 7.阿长没有文化,不识字,这正符合阿长的身份。 8.震惊与喜悦,感到出乎意料。 9.这与课文内容直接相关,文题就叫《阿长与(山海经)》,我对阿长感情发生变化也是由于《山海经》。 10.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11.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12.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 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 13.捐献眼角膜 14.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③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⑤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二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15.“我”和工友筹钱帮助胡小兵替他父亲治腿病。16.一连串的动作(动词翻、掏、藏)表明“我”把钱保管得很好;也说明钱来之不易,他格外珍惜。语言描写,突出我已下决心,无偿帮助胡小兵。17.围绕“感激”一词来写。(意思符合即可)18.一是对胡小兵家庭困境的同情;二是为自己爱莫能助感到难过;三是被互助气氛所感动。19. 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对比,突出人心的温暖。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