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4 17: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语“釜底抽薪”从化学的角度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
C.湖水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得到纯水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洗洁精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测氨气的酸碱性
C.用烧碱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土壤 D.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以防点火爆炸
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C.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
D.将打磨好的铜片放入稀盐酸:
4.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pH=7 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
C.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D.溶液中只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5.某同学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a点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会变红 B.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HCl D.整个变化过程中钠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6.某实验小组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为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当滴加X溶液的体积为V1时,溶液中大量存在H+
C.当滴加X溶液的体积为Ⅴ2时,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D.当滴加X溶液的体积大于V2时,加入镁粉后有气泡产生
7.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NaOH溶液。为测定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取m2gNaOH 溶液于量热器中,加入m1g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进行若干次实验(实验中始终保持m1+m2=50g),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溶液均匀混合后的最高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图像可知,图中c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B.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
C.d、e点温度比c点低,是因为反应结束温度逐渐降低且加入的盐酸过量
D.根据图像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可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约为16.4%
8.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 )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
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
D.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①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②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
C.③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10.已知:物质X与Ca(OH)2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X+Ca(OH)2=Y+Cu(OH)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X肯定不可能是酸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C.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Y可以是CaCl2或Ca(NO3)2
11.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一重物[与稀硫酸、Ba(OH)2溶液均不反应,若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则弹簧秤的示数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2.利用稀盐酸与NaOH溶液探究中和反应时,采用传感器测量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中 B.滴加溶液为20 g时,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
C.滴加溶液为40 g时,烧杯内的溶液不能导电 D.M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13.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有下列5种离子的3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K+、NO3-、Cu2+、OH-。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对两厂各含有哪些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H+、K+可能在同一工厂 B.相同的离子是OH-
C.甲厂中含有的离子一定是H+、NO3-、Cu2+ D.K+、Cu2+不可能在同一工厂
14.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显酸性,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3.8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 B.36% C.20% D.55%
二、填空题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小苏打;b、氮气;c、熟石灰;d、干冰”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可用来充填灯泡的是_____;
②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
16.某同学在做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时,将剩余的浓硫酸直接倒入了水池中.当发现失误后,又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而排水系统是使用多年的铁管道.最后该同学在室外的出水口处发现:
(1)先是流出浅黄色的液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接着流出的是浅绿色的液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Na2SO4)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不同的测定方法,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甲同学:取50g废水于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如图.
①当加入 30gNaOH溶液时,烧杯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乙同学: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理由是_______。
18.如图是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图。
(1)图中A若代表金属氧化物,请举一个例子______;B代表______(填物质的类别);
(2)写出海水制镁时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填离子符号)。
19.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人类必须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_____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除去臭味。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四种净水方法中_____的净化程度最高。
(2)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盐酸,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可向废水加人一定量的熟石灰对废水进行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0.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验室中用 NaOH固体配制 100克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滴入盛有 50克稀硫酸的烧杯中,其反应过程放热导致的温度变化如图甲所示。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除了天平和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图乙中的 _____ (填字母)仪器。
(2)结合图甲,列式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 (2NaOH+H2SO4=Na2SO4+2H2O)
(3)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若砝码已生锈,则对稀硫酸质量分数的测定有何影响 _____ ,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
三、简答题
21.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为什么把标准定为5.6?
(2)华雪同学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制取氢气,一段时间后不再有气泡产生。在解释“不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时,华雪同学认为可能是锌粒与稀硫酸脱离了接触,你认为还可能有什么原因?
22.小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
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
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
(1)小雨认为小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你认为小雨的理由是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个实验,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__________
23.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饮用刚刚打开的汽水时,常常会打嗝.请依顺序分别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某同学在探究中和反应实验时设计如下方案:将适量稀盐酸倒入锥形瓶中,滴入 酚酞溶液后,慢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通过溶液刚刚变红来判断中和 反应恰好完成.请分析上述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4.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的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四、综合应用题
25.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将玻璃导管口小心地旋进单孔胶塞中即可
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口
C.将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
D.将试管竖直放在桌上并将胶塞用力旋进试管口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的水可以防止___________。
(3)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①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如图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②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4)实验室可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
①A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
②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___________。
为测定废水中氢氧化钾的含量,向盛有20g废水的锥形瓶中逐滴滴加2%的稀硫酸(废水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硫酸反应),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硫酸9.8g。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C 6.D 7.B 8.A 9.D 10.C 11.B 12.D 13.D 14.B
15. b c
16.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H2SO4=FeSO4+H2↑
17. NaOH、Na2SO4 19.6% 偏高 Na2SO4与BaCl2反应
18. 氧化铁 碱 Mg(OH)2+2HCl=MgCl2+2H2O H+
19. 活性炭 蒸馏 Ca(OH)2+2HCl=CaCl2+2H2O
20. BDE 19.6% 偏小 若砝码已生锈,其质量变大,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质量偏大,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滴加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偏小,计算稀硫酸质量分数偏小
21.(1)常温常压下,CO2饱和溶液的pH=5.6(或正常雨水的pH≈5.6)
(2)某种反应物已经消耗完毕
22. 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以下答案任答一个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如用NaHCO3、 pH试纸等检验盐酸是否过量皆可)
实验方法 现象 结论
(1)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盐酸过量
(2)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不变红 恰好完全中和
(3)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4)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恰好完全中和
(5)取样,加入锌等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6)取样,加入锌等活泼金属 无气泡产生 恰好完全中和
23.(1)C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不合理;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不变色。
24.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浸入烧杯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5. (1)B (2)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 乙 NaOH变质生成了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了CO2 (4)Ca(OH)2溶液变浑浊 h g e f c或d(5) 在A装置后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