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少量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冰块 B.芝麻油 C.酒精 D.硫酸铜
2.唐代刘禹锡撰于公元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A.CuSO4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3.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生石灰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
B.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硝酸钾的质量比为100∶31.6
D.20℃时,将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5.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A.冰块 B.花生油 C.面粉 D.乙醇
6.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可用于制铅笔芯 B.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汽油可用于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8.将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 C.浓硫酸 D.氯化钠固体
9.如图所示,向小试管内的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液面a降b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食盐
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是
A. 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
B.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C,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Q点
C. 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D. 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镁、铝、锌、铁反应
11.总结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知识内容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能源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安全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②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 ③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和汽油都能除去,其去污原理是一样的 ①石油加工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②开发使用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③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①煤燃烧时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会形成酸雨 ②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③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①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 ②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B.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 D.溶质只能是固体
13.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种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时为70g,50℃时为84g,60℃时为90g。如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B.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Z的晶体
D.50℃时,Y的饱和溶液和Z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4.物质A、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A 110 117 126 139
B 31.6 63.9 110 167
A.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B.从A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20℃时A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用玻璃棒搅拌会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15.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可表示如下:NH3+2O2=HNO3+H2O。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可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硝酸溶液,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脱水可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90%的硝酸溶液。现以17kg氨气为原料,反应后既不加水也不脱水,理论上可制得60%和90%的硝酸溶液的质量比为
A.5:8 B.8:11 C.11:25 D.11:16
二、填空题
16.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b、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c、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该禁止施用
(2)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___________。
(3)如上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a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17.回答问题:
(1)2021年10月20日亚太绿色低碳反战高峰论坛在中国开幕,主题为“建碳中和愿景,写新增长未来”。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①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②“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二氧化碳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和人为碳捕集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量达到平衡。对于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写一条)。
③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利用氢气作为能源的最大优点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西班牙有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导致河水呈酸性的原因是上游排放的物质R在水中发生反应所导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NH4Cl。NH4Cl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NH4Cl的溶解度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t2℃时,NH4Cl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③t2℃时,把50gNH4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此溶液为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之一)
④通过NaCl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海水“晒盐”是用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NaCl。
18.水和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填序号)______。
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1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1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Ⅰ、该温度下,实验②所得溶液是KCl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
19.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______乙(填“>”“<”或“=”):
②t2℃时,将质量为3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0.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现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烧杯 ⑦滤纸
(3)少量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
A.植物油 B.蔗糖 C.乙醇 D.高锰酸钾
(4)Ⅰ、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
B.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5)Ⅱ、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38
下图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分别向其中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40℃时的溶液。
①______中的液体是饱和溶液(选填字母)。
②表中的一组数据“20、32”的含义是______。
③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任写一种)。
④向B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得到饱和溶液(保持40℃)的最大质量为______g。
⑤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三、推断题
21.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2.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室温下,某同学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g。
(2)称量:①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
②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简的规格是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3)溶解: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
(4)反思:经检测,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 (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且使用游码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用于溶解的烧杯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⑤转移溶液时有部分体溅出
23.实验室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NaOH,易吸收的水分—潮解)。配置步骤为:
(1)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g,水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g/cm3)
(2)称量: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若所用玻璃仪器的质量是12.4g,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该玻璃仪器应放在_____盘(填“左”或“右”),在下表所列砝码中,选出所需砝码______:
砝码/g 100 50 20 20 10 5
打“√”表示选用
并在下列标尺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_____搅拌,使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冷却到室温。
把配好的溶液装瓶、贴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4)误差分析:在配制该溶液时,量取水时仰视读取数值,称量固体时物与码又放反了,结果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
24.制作“叶脉书签”需要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g。
25.“石头纸”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大量废弃贝壳制得的。为测定其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 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观察,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克。
(2)计算“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此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D 6.C 7.A 8.B 9.B 10.C 11.C 12.A 13.C 14.B 15.D 16.(1)b(2)软水
(3) 氢气
(4)100
17.(1) 温室效应增强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FeS2
(2) 等于 48 148g 饱和 蒸发结晶
18.(1)D
(2) 饱和 28.6%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溶液质量为140g,故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9.(1) 食盐 食用油
(2) = 饱和 1:2 降温(或加入溶质甲或恒温蒸发溶剂)
20.(1)氢氧(两种)元素
(2)③④⑥
(3)BC
(4)AD
(5) ABC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 加入硝酸钾(蒸发水或降低温度) 220.4 39.0%
21. 75 a>b>c
22.(1)5
(2) CBDEA 50mL B
(3)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4)②③④
23.(1) 20 480
(2) 烧杯(或表面皿) 左 选20g和10g的砝码 A
(3)玻璃棒
(4)偏小
24.(1) 10 90
(2)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10g÷20%=50g;
25.(1)8.8
(2)设“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y=10%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4)设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z=22.2g
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22.2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5g×80%+146g-8.8g=157.2g,因此可计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14.1%
答: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