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09:00: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7张PPT)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歌朗读:
这首诗写了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人的遭遇。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完裙;翁逾墙,妇夜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诗人感受。
“前致词”分三层:
①三子情况
②家中现状,
③老妇自请应役。
《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老妪一气呵成回答的还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
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吏”都问了什么话吗?(藏问于答)
吏 老妇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汝家男丁在否?
尚有他人否?
今必有一人,谁应河阳役?
整体把握
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为什么?还学过那些类似的诗?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批判
同情
揭露
《石壕吏》中心:
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写出了战乱带来的沉重灾难,
揭露了官吏的残暴,
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根据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
诗 风:
诗人之心,与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息息相通。正因为忧国忧民之心,最终形成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风。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人的沉默
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
(理解杜甫的沉默---思想矛盾)
补充背景
安史之乱中,陈陶之战,四万唐军一日内为国捐躯;潼关战役,二十万唐军全军覆灭;邺城战役失利,郭子仪、李光弼等所率唐军战马万匹只剩三千,甲杖十万,几乎全部丧尽…… 《石壕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其凝重沉郁的风格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从中我们也看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表现诗人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一方面:支持平叛战争),也对统治者官吏的凶横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另一方面: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感到悲痛)。
老妇人:
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担当苦难的精神
背诵全诗:(减字法)
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
夜久与声绝, 。天明登前途, 。
背诵全诗:(减字法)
暮投石壕村, 。 , 。
吏呼一何怒!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有孙母未去, 。老妪力虽衰, ,急应河阳役, 。
夜久与声绝, 。天明登前途, 。
背诵全诗:(减字法)
暮投石壕村 。
吏呼一何怒! !
听妇前致词: 。 夜久语声绝, 。
背诵全诗:(减字法)
暮投石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