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0分)
1.计算 + + = +( + )时,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D.减法的性质
2. 和 的公分母可能是( )。
A.24 B.12 C.8 D.4
3. (a和b均为非零的自然数,且aA. B. C. D.
4.一根2米长的铁丝,先用去它的 ,再用去它的 ,还剩下这根铁丝的( )。
A. B. C. D. 米
5.下图的示意图表示( )算式的计算过程。
A. - B. + C. - D. +
二、判断题( 10分)
6.一袋水果糖重 千克,吃了 千克,还剩 千克。 ( )
7.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3。 ( )
8.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可以转化成与它相等但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 ( )
9. + = = = 。 ( )
10.与 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 ( )
三、填空题( 17分)
11. 和 的分母不同,就是 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可以先 ,然后再相加减。
12. 米长的铜丝剪去 米后剩下 米,剩下的再接上 米就是 米。
13.一本书,已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全书的 没看。
14.大东山村新开垦了一块荒地用来种果树,计划用 种桃树, 种梨树, 种苹果树。这三种果树一共占这块地的 。
15.比 米短 米的是 米, 米比 米长 米。
16.甲、乙、丙三辆拖拉机一起耕完一块地,甲耕了这块地的 ,乙耕了这块地的 ,丙耕了 公顷。 耕的最多, 耕的最少。
17.一根铁丝长 米,另一根铁丝比它长 米,两根铁丝一共长 米。
18. + + + =( + )+( + )这是运用了加法的 律和 律。
19.甲数是 ,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和是 ,差是 。
20.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还剩 。
21.一杯纯牛奶,小红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加满了热水,又喝了 杯就出去玩了。小红一共喝了 杯纯牛奶。
四、连线题( 3分)
22.估一估,连一连,下列算式结果与哪个数最接近
五、作图题( 2分)
23.涂一涂,填一填。
六、计算题( 33分)
24.(4分)直接写出得数。
- = + = + = - =
- = + = + = 1- =
25.(12分)解方程。
(1) +x= (2) x- =
(3) x+ = (4) x- =
26.(8分)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1) 和 (2) 和
(3) 和 (4) 、 和
27.(9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 (3)
七、应用题( 25分)
28.(5分)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 米,第二次用去 米。 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9.(5分)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入水部分长 米,露出水面部分长 米,这根竹竿有多少米?
30.(5分)李霞写作业用了 小时,比课外时间活动少用 小时,李霞课外实践活动用了多少时间?
31.(5分)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 ,第三天要把剩下的修完。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32.(5分)化肥厂计划运进原料 万吨,结果第一次运进 万吨,第二次运进 万吨,则两次运进的原料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答案
1.C
2.A
3.D
4.B
5.A
6.√
7.√
8.√
9.×
10.√
11.分数单位;通分
12.;
13.
14.
15.;
16.甲;丙
17.
18.交换;结合
19.;
20.
21.
22.
23.解:
24.略
25.(1) x=
(2) x=1
(3) x=
(4) x=
26.(1)解:==
=
(2)解:==
==
(3)解:==
==
(4)解:==
==
==
27.(1)
(2)
(3)3
28.解: (米)
答:两次共用去 米.
29.解:+=(米)
答:这根竹竿有米.
30.解: + = (小时)
答:李霞课外实践活动用了 小时。
31.解:
32.解: (万吨).
答:两次运进的原料超过计划 万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