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禁烟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此事件标志着中国( )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
C.工、商、学建立统一战线
D.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下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4.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独立斗争紧密相连。比如: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等。下列表述与该学者观点相吻合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世界反殖民斗争的一部分
B.五四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
C.学生群体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D.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5.法国公使在目睹了发生于1919年的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它)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事件(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促成党的最低纲领的诞生
6.下表为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合理推论应是( )
类型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
B.《新青年》特别关注西方习俗礼仪是为了反对封建礼教
C.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新青年》最主要的撰稿者
D.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一股强大潮流
7.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一部分学生领袖……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 )
A.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B.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8.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明确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上述目标的变化源于( )
A.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B.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
C.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9.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改组中国国民党
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C.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D.提高工人、农民的经济地位
10.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统一
B.使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1.“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该思想指导的实践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12.张学良曾说:“有人说我不易帜,自己独立的话,东北可能可以保下来。那我就变成日本的傀儡了。”这说明张学良东北易帜( )
A.出于自保
B.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C.减缓了日本对东北侵略的步伐
D.出于服从国民政府的决心
13.宋子文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工业性质的烟草公司。这说明(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
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C.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
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
14.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里的“起义”指的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15.1927年11月后,诸如“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等词语频繁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出现。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完全放弃了俄国革命模式
B.开始认识到农民革命的力量
C.“左”的错误占主导
D.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
16.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1930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土地革命
B.实施了游击战术
C.建立了民主政权
D.获得了苏联支持
17.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的货币。该货币可用于研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
B.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D.国统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18.1933年开始,国民党构筑碉堡与军队齐头并进,逐步缩小对苏区的包围圈;而红军在“左”的错误的影响下,实行分兵把守、被动防御的战术,遭到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红军开始(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进行土地革命
C.开展敌后游击战
D.实行战略转移
19.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
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20.某学者在《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主要原因。(6分)
22.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
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道路。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为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
1 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正面印有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等口号
2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银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右侧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左侧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口号
3 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等,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口号和列宁半身像等
——摘编自戴启斌《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文化“给力”革命斗争的现象透析》
根据上述表格,提取三则共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10第七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禁烟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学子激扬焚佞府”“众工人,上阵露锋芒”,可知这次历史事件是学生和工人参与的,“誓与列强争抗”说明这次历史事件是反对列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学生掀起的五四运动,故选C项。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此事件标志着中国( )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
C.工、商、学建立统一战线
D.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A项正确。
3.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下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引用了五四运动时期“平民教育运动”中许德珩对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其内容的核心是引导这些人“求点知识”,实际上就是引导民众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知识分子只是到劳工中宣传,中国还没有形成劳工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独立斗争紧密相连。比如: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等。下列表述与该学者观点相吻合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世界反殖民斗争的一部分
B.五四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
C.学生群体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D.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五四运动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独立斗争紧密相连”表明五四运动是世界反殖民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未涉及反封建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故排除B、D两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5.法国公使在目睹了发生于1919年的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它)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事件(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促成党的最低纲领的诞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可知这一事件是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是北伐战争,故C项错误;促成党的最低纲领诞生的是中共二大,故D项错误。
6.下表为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合理推论应是( )
类型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
B.《新青年》特别关注西方习俗礼仪是为了反对封建礼教
C.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新青年》最主要的撰稿者
D.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一股强大潮流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最多,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一股强大潮流,故D项正确。
7.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一部分学生领袖……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 )
A.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B.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爆发后,促进了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一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C项正确。
8.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明确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上述目标的变化源于( )
A.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B.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
C.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案:B
解析: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而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推翻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可知中共一大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实际,到中共二大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B项正确;中国社会性质在近代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召开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9.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改组中国国民党
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C.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D.提高工人、农民的经济地位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与改组国民党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孙中山重视工人、农民的这一做法有利于唤起工人和农民参与革命,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国民党领导人,故其做法的目的不是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可知这一措施不是为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地位,故D项错误。
10.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统一
B.使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其论述的历史事件是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没有使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故A项错误;在国民革命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并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故D项正确。
11.“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该思想指导的实践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可知阐述的是新三民主义,该思想指导的实践是国民革命,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排除A项;指导辛亥革命的是旧三民主义,排除B项;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
12.张学良曾说:“有人说我不易帜,自己独立的话,东北可能可以保下来。那我就变成日本的傀儡了。”这说明张学良东北易帜( )
A.出于自保
B.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C.减缓了日本对东北侵略的步伐
D.出于服从国民政府的决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张学良东北易帜的目的在于不愿意当日本的傀儡,具有爱国主义性质,B项正确。
13.宋子文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工业性质的烟草公司。这说明(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
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C.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
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子文是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反映了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故A项正确;低价收购股票从而控制民族工业,不能证明官僚资本的实力雄厚和对民族工业的领导,故B项错误;购买股票,控制公司,这属于兼并活动不是合资经营,没有互利双赢,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不是在官僚资本的帮助下谋求发展,故D项错误。
14.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里的“起义”指的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周恩来”“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可知“起义”指的是南昌起义,故选B项。
15.1927年11月后,诸如“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等词语频繁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出现。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完全放弃了俄国革命模式
B.开始认识到农民革命的力量
C.“左”的错误占主导
D.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体现出改变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做法,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故D项正确。
16.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1930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土地革命
B.实施了游击战术
C.建立了民主政权
D.获得了苏联支持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的是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建立,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这是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游击战术属于军事策略,不是题干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建立民主政权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苏联的支持并不是题干材料中红军和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7.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的货币。该货币可用于研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
B.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D.国统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华苏维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城市中心论,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A项正确。
18.1933年开始,国民党构筑碉堡与军队齐头并进,逐步缩小对苏区的包围圈;而红军在“左”的错误的影响下,实行分兵把守、被动防御的战术,遭到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红军开始(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进行土地革命
C.开展敌后游击战
D.实行战略转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3年”“红军在‘左’的错误的影响下,实行分兵把守、被动防御的战术,遭到重大损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犯了“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故D项正确。
19.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
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答案:D
解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革命形势得以好转,故选D项;题干材料没有提到长征途中面临的阻力,排除A项;五四运动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故排除B项;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排除C项。
20.某学者在《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答案:B
解析: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化会有所缓和但没有消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长征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故B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2)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民党一大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2.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
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道路。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6分)
参考答案:(1)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李立三为代表,主张城市中心论。
(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3)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的道路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为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
1 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正面印有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等口号
2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银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右侧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左侧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口号
3 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等,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口号和列宁半身像等
——摘编自戴启斌《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文化“给力”革命斗争的现象透析》
根据上述表格,提取三则共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信息一:货币均印有马克思或列宁头像。
说明一:表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信息二:货币均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
说明二:说明当时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信息三:拥护政权、发展生产、土地归农民等。
说明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要任务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或巩固政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