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复习旧知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运动和力的两种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实验记录表
表面的材料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受到阻力的大小(最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最长、较长、短)
小车速度减小(最慢、较慢、快)
最大
小
较长
短
最长
较大
快
较慢
最慢
实验结论:
水平表面越 ,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通过的距离 ,速度减小得 。
光滑
越小
越长
越慢
实验问题
1.三次实验什么是相同的?
小车相同,都是从同一高度滑下
2.三次实验什么是不同的?
阻力不同,滑行距离不同
3.小车为什么最后都停了下来?
因为受到阻力
4.阻力大小跟运动距离有什么关系?
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距离越远
实验推理:
①阻力很小很小,运动距离 ,速度改变 。
②阻力为0(水平方向不受力作用),运动速度 。
③假如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水平方向不受力,你认为小车的运动状态又会如何?
很长很长
很慢很慢
不改变
进一步推测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分析类似实验
牛顿
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来自于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伽利略观点的正确:理想斜面实验的支持.
(实验+推测)
科学经验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直接得出的定律,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的。
1.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2.不受外力时,运动状态有几种?
静止或匀速直线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开动脑筋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不受力。(只是外因)
(寻找内因)物体自身的属性
惯性
又叫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用手指向下猛击纸条,使纸条抽出,可笔套依然不动,这是为什么?
使笔套保持静止这一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现象
1、交待研究对象开始时的状态。
2、物体的一部分由于受力改变了 原来的状态
3、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
4.所以会如何如何
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
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
1997年,“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驶跑车成功飞越了黄河天堑壶口瀑布,长度达55米
使车保持飞越这一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没有方向。与物体所受到的力,物体的速度无关。
2.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 、 “具有惯性”.说“受到惯性” 、 “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都是错误的。
说明:
三. 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我们常常利用惯性。
掷铅球
投篮
跳远的助跑
紧固锤头
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雨雪天减速
开车系安全带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车限载限速
保持车距
系安全带
小车上安有安全气囊
车辆转弯时应减速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叫做惯性。
(现象及解释)
三、 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是 ( )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只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规律
D.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
自我检测:
D
2、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 、物体速度大时,惯性大
C、 物体不受外力有惯性,受外力后被克服了
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D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具有惯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