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达标检测卷: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达标检测卷: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4 20: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达标检测卷
【检测内容: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满分: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Al—27 S—32 Cl—35.5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西兰花 B.面条 C.植物油 D.鸡蛋
2.六大营养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下列有关人体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中的元素根据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人体内的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主要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
C.人体必需的元素并非摄入越多越好
D.由于微量元素的含量非常少,因此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很小
3.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亚硝酸钠作调味剂 B.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C.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D.地沟油提炼食用油
4.某品牌食品的包装袋上贴有如图的标签,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品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5.“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B.为了避免肥胖不吃含有油脂的食物
C.多吃营养品代替食品来补充营养 D.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类都有甜味
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的,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B.食:我们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纤维素
C.住:装修材料挥发出来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没有危害
D.行:修建高速公路所用的沥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7.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海产品可补充碘元素
B.人体所需元素很多,青少年生长发育快,应多吃保健品
C.钠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元素,因此必须多吃食盐,保证钠的摄入量
D.缺少无机盐中的某种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8.《化学通讯》报道:“人造肉汉堡”的研制被称为突破性技术,可以减轻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人造肉”的营养价值接近真实肉类,它可以为人体提供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无机盐
9.某牛仔裤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纤维透气性较好 B.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
C.合成纤维耐磨性较差 D.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与聚酯纤维
10.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
①缺氟易产生龋齿②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③硒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 ①太阳能、核能和天然气都属于新能源②电池充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化石燃料是优质的能源来源,不能作为化工资源
C.物质与分类 D.化学与环境
①维生素、油脂、糖类属于营养物质②甲烷、蔗糖、葡萄糖属于有机物③塑料、棉花、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可增加粮食产量②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③低碳生活,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11.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就地焚烧塑料垃圾 B.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回收废弃塑料
12.某品牌牛奶的营养成分如下表所示,关于1盒250 mL的牛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 mL NRV%
能量 288 kJ 3
蛋白质 3.0 g 5
脂肪 3.6 g 6
碳水化合物 4.6 g 2
钠 67 mg 3
钙 128 mg 46
维生素D 2.0 μg 40
A.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为288 kJ
B.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C.含Ca单质的质量为128 mg
D.蛋白质在人体内仅转化为N2排出体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应用 “AG600”水陆两栖飞机 “神舟五号”航天员航天服 新型水处理剂
用到的材料 钛合金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
(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AG600”发动机短舱中使用的钛合金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合金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填字母序号)。
A.硬度大 B.耐腐蚀 C.熔点高
(3)纳米铁粉还能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写出铁粉与含硫酸铜的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何区分涤纶与羊毛:   。
14.(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   、无机盐和水六大类。
(2)聚乙烯塑料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不充足时,物质中的部分碳、氢元素还可以生成   (填字母序号)。
A.一氧化碳 B.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 C.炭黑
(3)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白色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序号)。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人们利用石油可以炼制多种产品,如柴油、煤油、汽油等。请设计实验证明煤油中含有碳元素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二氧化碳生成,煤油中含有碳元素
15.(6分)(1)下表是某品牌饼干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商品名称 ××饼干
配料 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奶油、鲜鸡蛋、食盐、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柠檬酸等)
规格 180 g
保质期 10个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饼干的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中富含糖类物质 B.奶油中富含油脂
C.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 D.霉变的饼干不可以食用
③碳酸氢钠俗称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   症的一种药剂。
④考虑到营养均衡,把榨好的蔬菜汁加入面粉中,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饼干,这种饼干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糖类和   。
(2)交警通过酒精检测仪显示的颜色变化,可快速检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X,X的化学式为   。
16.(6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明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明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_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 B装置的作用是_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
(1)从环保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
【注意:若答对第(2)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2)连接实验仪器时,_ (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
17.(5分)小余取8.0 g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为10.0 g。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余立即用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将稀硫酸逐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前后质量减少了1.1 g(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
(1)计算该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
(2)实验分析: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   (填“偏大”或“偏小”)。
参 考 答 案
1. B 2. D 3. B 4. A 5. A 6. A 7. A 8. A 9. C 10. A 11. A 12. B
13.(1)涤纶 (2)金属 AB (3)Fe+CuSO4FeSO4+Cu (4)灼烧闻气味
14.(1)维生素 (2)ABC (3)ABCD (4)点燃煤油,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1)①鲜鸡蛋 ②BD ③小苏打 胃酸过多 ④维生素 (2)H2O
16.【实验探究】HCl 验证是否有水生成 Ca(OH)2+CO2CaCO3↓+H2O 【实验结论】①【交流反思】(1)白色污染 (2)不能 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就不能充分判断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17.解:(1)由题意分析可得,生成CO2的质量为1.1 g,设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98              44
 x              1.1 g
= x=2.45 g
答:该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2.45 g。
(2)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