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主题阅读——寓言故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主题阅读——寓言故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10: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主题阅读——寓言故事
班级: 姓名: 时间: .
一、读故事,做练习。
黔之驴
黔地的人向来不养驴子。有个好奇的人,在外面买了一头,用船载了回去。可又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在山下,让它自己去寻食。
来了一只老虎,一看驴子比自己还要高大,就以为一定是个怪物,便不敢暴露自己,只躲在密密的树丛里偷看。有一天,老虎正在打量这驴子,忽然驴子大叫了一声,老虎以为是咬它来了,吓得赶紧跑。可是再走近看看驴子,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那种奇特的叫声里,也似乎并没有包含着什么企图。于是老虎就再走近些,从正面看看驴子,从后面看看驴子,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但还不敢马上扑过去咬它。于是老虎又走近一些,走到驴子身边去,看驴子既不追来,也不逃走,便挨近驴身,靠它一下,挤它一下,用前脚扑它一下。驴子终于发火了,拿出它的看家本领,用后腿一弹。这时候,老虎可把驴子给看透了。它想:“原来驴子就只有一手!”于是老虎猛然一扑,把驴子扑倒,吃了它的肉。
1.【梳理信息】老虎是怎样接近驴子的?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偷看 _________ 再走近些 _______ ________
2.【发挥想象】当老虎第一次看到比自己还要高大的驴时,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悟形象】仔细观察驴后,驴子给老虎留下的印象可以用( )这个词来概括。
A.外强中干 B.力大无比 C.胆小如鼠 D.高大威猛
4.【表达感受】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悟?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故事,完成练习。
寄居蟹
大海里有一只寄居蟹,他想建造一座让大家都羡慕的房子。
他轻蔑地对海螺说:“你的房子真难看啊!我要建造一座五颜六色的房子,那是一座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海螺说:“蟹大哥,房子造好了,我一定去参观学习。”
寄居蟹又得意扬扬地来到黄花鱼的家,嘲笑道:“老弟,你这乱石堆的房子真难看。我要建造一幢用珍珠镶(xiānɡ)起来的房子,那是一座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寄居蟹大哥,你的房子建造好了,我一定去祝贺,向你学习。”黄花鱼谦虚地说。
“不着急,温暖的太阳还在照着我呢!”寄居蟹边想边到处走,见到谁都要讲一番建造房子的事。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大家还是没有见到那座房子。
一天,大家在一个破旧的海螺壳里见到了寄居蟹,他们都问:“蟹大哥,这就是你建造的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吗?”寄居蟹听了,把身子缩进海螺壳里,好久也不敢把头探出来。
1. 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4分)
(1)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
(2)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     )
2. 寄居蟹想要建造的是(   )房子。(多选,3分)
A. 五颜六色的 B. 用珍珠镶起来的
C. 一个破旧的海螺壳 D. 用乱石头堆的
E. 让大家都羡慕的 F. 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
3. “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大家还是没有见到那座房子”,这是因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寄居蟹“把身子缩进海螺壳里,好久也不敢把头探出来”的原因是(  )。(2分)
A. 他感到非常羞愧   B. 外面太冷了
C. 外面非常危险   D. 他生病了
5. 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2分)
A. 路要自己走,关要自己闯。
B. 苦练日久,得心应手。
C.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D. 光说不练假把式。
三、阅读下列寓言故事,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许多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讲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所有的乐师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和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了很高兴,就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了那支吹竽队里。
从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乐队里的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先生就这样混过了一天又一天,白拿着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吹竽队中所有人轮流来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喜欢热闹,爱讲排场的人是(  )。(2分)
A.乐师 B.南郭先生 C.齐湣王 D.齐宣王
2.下列哪个词语与文中加点的“惶惶不可终日”的意思相反?(  )(2分)
A.惊慌失措 B.坐立不安 C.临危不惧 D.惊惶不安
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他能在乐队里混了几年主要是因为(  )(2分)
A.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演奏的本领高超。
B.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
C.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跟着大家摇头晃脑。
D.齐宣王喜欢叫所有的乐师一起合奏给他听,不会发现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4.“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南郭先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你站在南郭先生的角度,说说他当时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齐宣王应该怎样避免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混进乐队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故事,做练习。
故事一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他一不小心,把挂在身上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不慌不忙地指了指他刻的记号,说:“不要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故事二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chuō)不穿它。”他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用什么盾都能被它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把故事一中的画线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故事的内容用成语来概括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3.故事一中的那个宝剑掉江里的人最后能把宝剑捞上来吗?请发表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则故事分别讽刺了怎样的人?选一选。(2分)
故事一:____ 故事二:____
A.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
B.说话做事前后相抵触的人。
五、阅读下列故事,完成练习。
老人粘蝉
孔子要到楚国去。一天他和他的学生们从树林里走出来,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拿着竹竿粘树上的蝉,好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
孔子说:“您真(精巧 灵巧)啊!大概有什么好办法吧!”
驼背老人回答说:“我的确有好办法。首先要练手腕。练五六个月后,当你举起竹竿,如果能在竹竿头上放两颗弹丸不掉下来。那么捉起蝉来,只有极少的(失误 错误);如果能在竹竿中间放三颗弹丸不掉下来,那么逃走的蝉最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能练到顶着五颗弹丸不掉落,那么捉蝉就会容易得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除了练手腕,还要练站功,练臂力。我捉蝉时,身体像竖立的树桩一样,纹丝不动;拿着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枯树干一样,不晃不颤。除了基本功要过硬,思想也要专注。尽管天广地大,万物繁多,但在我的心里、眼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不摇不摆,不因世间万物而分神,始终全神贯注,做到了这些,怎么会捉不住呢?”
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专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大概就是指驼背老人这样的人吧!”
1.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4 分)
2.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10 分)
纹丝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他的高超本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分)
4. 老人认为粘蝉,除了基本功要过硬,还要_________________。
练基本功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12 分)
5.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0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再走近看 又走近一些 挨近驴身
2.示例:哇,这是什么怪物?它肯定很厉害,我要把自己藏好,可不能被它发现了,不然小命难保。
3.A
4.示例: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
二、1. (1)羡慕 (2)得意扬扬
2. ABEF
3. 寄居蟹只会说大话,不行动,并没有造出那座让大家都羡慕的房子
4. A
5. D
三、1.D 2.C 3.D
4.示例:南郭先生想:这下糟了,我弄虚作假的事就要败露了。这可是欺君之罪,弄不好会掉脑袋的。再不跑,就完啦!
5.示例:做事情要仔细认真,好好验证,不能偏听偏信,才能避免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钻空子。
6.示例: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有真才实学的人群里面充数,总有一天会败露的。
四、1.在船舷上刻记号没有什么用。 2.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3.不能。因为船是移动的,等船靠了岸,记号处就不是原来宝剑掉下去的位置了。
4.A B
五、1. (精巧 灵巧√) (失误√ 错误)
2. 一点儿也不动。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3. 驼背老人 粘蝉
4. 思想专注 练手腕 练站功 练臂力
5. 做事时专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