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结尾(2课时)
课前预习:
整理我们本单元所学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比较它们的异同。
相关课程标准: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
2、了解开头和结尾几种常见的方法。
3、通过写作练习初步掌握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4、了解文章基本的结构美感,形成一定的文章“结构”概念,懂得初步的形式美追求。
评价任务:
1、让学生仔细比较本单元课文“开头和结尾”的独特构思,理解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
2、展示学过的有代表性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总结开头和结尾几种常见的方法。
3、通过写作练习初步掌握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
读一篇好文章,犹如进色彩缤纷的花园,令人流连忘返;读一篇好文章,犹如赏意境深远的油画,令人惊叹不已;读一篇好文章,犹如品滋味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师问:你认为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生答:好文章要言之有物,有内容,要充实。
生答:好文章要用精彩的开头,要吸引人。
生答:好文章要用精彩的结尾,要回味无穷。
……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开头和结尾。
二、认识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
1、让学生仔细比较本单元课文“开头和结尾”的独特构思。
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单元课文
开头
结尾
麦琪的礼物
直接叙事
巧设悬念
平实铺垫
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
但获得最珍贵的爱(出人意料)
艺术品
烛台又回到医师手中(首尾相交的环形结构)
悔的边缘
结尾点题,都在悔的边缘,
深化主旨,启人深思…
百合花
情感升华:缝补丁,盖被子内疚,崇敬之情无法控制
教师总结:
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开头处于文章的醒目处,又好比乐曲定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
文章如何开头,事关重大。从文章的本身看,它要能理出头绪,确定基调,笼罩下文,提携文章,便于下文的生发、延展。从读者的心理考虑,它要具有吸引力,“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李渔《闲情偶寄》),激起一睹为快的兴趣。
好的文章结尾,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作品主题得到充分发挥。好文章的结尾,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
三、学习开头常见的方法
1、师多媒体展示学过课文的开头: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朱自清
(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朱自清
(3)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海燕》高尔基
(4)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 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
——题记《秋魂》
(5)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冰心《谈生命》
(6)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2、生思考、讨论、分析、交流开头的好处。
3、教师点评,总结:
(1)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点明写作的对象。利于快速把握内容,朴实实用,不拖泥带水。
(2)句追忆式文章,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
(3)句在开头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特定的氛围、情境,以激起读者的情感体验,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4)句在文章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个短小、精炼、扣题又意蕴丰厚的句子,引领文章的内容,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显露自己的才情。
(5)句借助比喻的修辞方法,修饰文字词句,使开头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且生动有力。
(6)句设置悬念,这种开头利用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很想知道又无从得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故意巧设谜团,吸引读者读下去。
4、师生共同总结开头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二、联想回忆法
三、创境导入法
四、妙用题记法
五、活用修辞法
六、巧设悬念法
5、现场练兵:
(一)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的开头:
(1)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感受生活之美》)
(2)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
(《家,真好》)
(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在房间的上空回旋着。东子拿着父亲的信,泪水溢满了脸颊。三年了,东子离开家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子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东子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
(《常回家看看》)
(4)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把爱心带给他人》)
(5)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
(《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二)生判断运用什么方法,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师补充:开头常见的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三)以“《那年(那天)》”、“《礼物》” “《心有千千结》”“《烦》”“《愁》”“《怨》”……为题,任选一个,练写作文的开头。
(四)展示作品,评价哪位同学写开头的好。
1、学生完成作文片断后,四人为一小组,互读文章,互相评价,小组内推荐最好的一篇,准备参加班级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小组间活动。
2、在班级中选取较好的三篇文章点评,教师点评一篇,学生点评一篇,第三篇由作者自评。
四、学习结尾常见的方法
1、师多媒体展示学过课文的结尾:
(1)“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朱自清
(2)“养母,我的恩重如山的母亲,您没有文化,而我如今身处都市文化圈,却很难再见到您这样纯粹的人” ——《养母》杨新雨
(3)“回答胡早秋的,只有远处近处连天接地的涛涛水声。”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周梅森
(4)“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项链》莫泊桑
2、生思考、讨论、分析、交流结尾的好处。
3、教师点评,总结:
(1)句结尾呼应了开头,主旨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华。
(2)句结尾以抒情的笔调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3)句结尾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凄惨悲壮,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句结尾针对前文设置了悬念的文章而言的。收尾揭开“面纱”,文章便有回味悠长之感。
4、师生共同总结结尾的方法:
一、照应开头法
二、抒情议论法
三、景物烘托法
四、解开谜团法
5、现场练兵:
(一)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的结尾
(1)(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把梦想带给花季》)
(2)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
(《花样年华》)
(3)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
(《在阳光下成长》)
(4)(首)考试正在紧张地进行,他突然扔给她一个小纸团。于是,就有了……
(尾)“叮呤……”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她拾起被“委屈”了好久的小纸团,满含卑鄙地展开,只见上面潦草地写着“注意:姓名、校名不要超出装订线”。顿时,她心里刮起了一阵飓风。
(二)生判断运用什么方法,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师补充:结尾常见的毛病:
1、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2、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3、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结果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三)以“《那年(那天)》”、“《礼物》” “《心有千千结》”“《烦》”“《愁》”“《怨》”……为题,任选一个,练写作文的结尾。
(四)展示作品,评价哪位同学写结尾的好。
1、学生完成作文片断后,四人为一小组,互读文章,互相评价,小组内推荐最好的一篇,准备参加班级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小组间活动。
2、在班级中选取较好的三篇文章点评,教师点评一篇,学生点评一篇,第三篇由作者自评。
五、了解文章基本的结构美感
(一)师多媒体展示:
1、结构的基本形式亚里士多德为“完整的结构”下了一个看似平凡而实为精深的定义:“我所谓完整是指一件事有头,有中段,有尾。头无须有任何事物在前面笼盖着,而后面却必须有事物承接着。中段要前面既有事物笼盖着,后面又有事物承接着。尾须有事物在前面笼盖着,却不须有事物在后面承接着。”有头,有中段,有尾,加之三者之间或笼盖或承接或兼而有之,这便是结构的基本形式,也是对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般要求。
2、元代齐梦符对结构的三部分作了形象的说明:风头、猪肚、豹尾。他说,开头要像凤凰头一样精致;中段要像猪肚一样充实、丰满、九曲回肠;结尾要像豹的尾巴一样精悍、有力。
(二)生思考、讨论、分析、交流。
(三)师总结:综上所述,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和一般要求,可归结为:开头——奇句夺目;中段——直中有曲;结尾——媚语摄魂。
六、小结课堂,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增加中段。写成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注意“结构美”。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读写教学法”,以读促写,学生能轻松的掌握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且会准确判断,能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2、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能当堂展示的学生太少,不能更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