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总复习-数的认识1-整数
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能进行估计并能比较万以上的大数。 2.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整数、自然数、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理顺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重点 正确认识整数,构建完整的整数知识体系。
突破方法 让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并用自己的方式整理这些数,教师适当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构建整数的知识体系。
难点 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突破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整数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教法 运用问题引导法、数学归纳法、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运用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数学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本节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 直尺、“巩固与应用”、第6题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 策略要领 设计说明
教师 学生
复习引入 1.同学们,学习了六年的数学,你都有哪些收获呀?你还有哪些新的问题想要研究? 2.从今天这节课起,我们就一起来把这六年来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地复习一遍。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再一起解决你们发现的新问题。 首先,我们来复习“数与代数”中的“数的认识”。(板书:整数) 谈收获,并提出新的需要研究的问题。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谈收获,提问题,粗略地回忆六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整理 (一)复习“数的认识” 1.整理学过的数。 (1)“数”在数学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请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2)你能把学过的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吗?先看一看教材是如何表示的,再自己画一画。 (3)检查学生的整理情况。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整理的结果。 2.回顾数的表示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第2题情境图。 (1)数轴上可以表示哪些数? (2)数轴上还能表示出其他的数吗?试一试,与同伴交流。 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百分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数轴上这些数的大小关系吗? 引导学生回答: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左边的数小。 3.结合情境图,感受数的发展过程及数的意义。 (1)提问:为什么要学习正整数、0、分数、负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第3题情境图。 ①请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引导学生回答:“图1”为了表示数的多少,产生了正整数;“图2”为了表示没有,产生了0;“图3”表示分数的产生过程;“图4”表示负数产生的过程。 ②要求学生读一读“数的扩充(一)”,了解自然数、分数等产生的过程。 4.算一算,想一想,读一读。 (1)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2)指名回答反馈汇报。 (3)读一读“数的扩充(二)”,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 (二)复习整数。 1.整数的意义。 (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整数?什么是自然数? (2)阅读教材第65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说出各数表示的意义 引导学生回答:29表示序数,11表示基数,6300表示测量结果··· 2.整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什么是计数单位?什么是数位? (2)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表示1243吗? 3.正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回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数位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如果数位相同,左起第一位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4.“0”的认识。 (1)在小学阶段,你在哪些地方用到过“0”? (2)说一说你对“0”的认识。 5.倍数和因数。 (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 (2)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并反馈汇报。 6.万以上的数。 (1)万以上的数应该如何读写?引导学生回答: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写。读写的时候要注意0的读写方法。 (2)举例说说,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 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并汇报: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 独立思考,画出知识结构图。 汇报交流。 观察后回答:可以表示整数、小数、分数、负数······并尝试用数轴表示其他的数,以及回忆如何比较数轴上的数的大小。 讨论交流,并汇报。 看图,并谈谈想法。 学生自主阅读“数的扩充(一)”。 学生独立计算。 思考算式下的问题,并交流汇报。 独立阅读。 举例回答问题。 阅读后回答各数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思考1243的表示方法,并汇报。 思考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并例回答。回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如公倍数、最大公倍数、公因数等, 整理后汇报。 举手回答万以上的数的读写方法。 举例回答,如:我们学校有1000人,10000人就表示有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的人数。 回忆见到过“0”的地方:如直尺起点、温度计上······自由发言,谈谈对“0”的认识。 举例说明什么是倍 数和因数。 通过对整数的整理,帮助学生构建较完整的整数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图表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回顾引入新数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的需要是数的扩充的一个重要原因,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计算,使学生了解整数的局限性,弄清负数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数的扩充源于人们认识的提高。 从整数概念、整数的组成、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复习了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帮助学生在数学思想上加以提升。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66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指名学生汇报。 2.完成教材第66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3.完成教材第67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 (1)先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再完成填空。 (2)要求学生填写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填写结果。 (3)反馈汇报。 独立写数后汇报。读每个数,并填写表格,反馈汇报。 摆卡片并填空。 小组交流填写结果。汇报填写结果。 通过巩固应用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整数的知识。
归纳小结 1.这节课,我们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整数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通过复习,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整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在回顾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0”的作用、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大数的读写等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整数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构建了完整的整数 知识网络。 2.课后请同学们完成“巩固与应用”中未完成的练习。 根据教师的总结讲解,再次回顾所学知识。 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使学生对本册教材的知识认识得更全面,掌握得更牢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顾-整理-总结-运用”,进一步掌握了小学阶段所学的与整数相关的知识。这样的安排,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学生复习起来有明确的方向,也为复习的过程节省了时间。对小学阶段学习的各种数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面对与数有关的众多知识点,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梳理,既回忆起了与整数相关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脑海中零乱的知识点逐渐构建成系统的整数知识网络,教学效果极佳。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整数 1.整数的意义 2.整数的表示方法 3.整数的大小比较 4.“0”的认识 5.倍数和因数 6.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材答案 【教材第66~67页“巩固与应用”】 1.12064 3010 408 2.二千三百零八万五千一百 2308.51 22053300 2205.33 二千四百五十四万八千二百2454.82 50668000 5066.8 九千九百二十六万三千七百 9926.37 3.3000-1180 1820-60 1760 +2800 4560-150 4410 -350 4060 +200 4260-430 3830-2680 1150(横着填) 4.约120只,根据图上蚂蚁分布情况,可分成六份,数出其中的一份约20只,总数大约120只。 5.(1)千万 9 43010万 (2)10000 9999 1000 (3)2,3,5,7 4,6,8,9 (4)5 35 6.(1)52,72 57,75,27,72 25,75 (2)75 (3)752 257 7.(1)18的因数:1,18,2,9,3,6 24的因数:1,24,2,12,3,8,4,6 公因数:1,2,3,6 (2)32以内3的倍数:3,6,9,12,15,18,21,24,27,30 32以内5的倍数:5,10,15,20,25,30 3和5的公倍数:15,30 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