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比赛用答谢中书书

文档属性

名称 讲课比赛用答谢中书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8 20:39:57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答 谢 中 书 书

陶弘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陶弘景是一位博学的文人,精通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术本草、琴棋书法乃至阴阳五行。去官隐居茅山,人称“山中宰相”。文章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理解作品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曾任中书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书),故称“谢中书”。目标导航 一、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二、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
三、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 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感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如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季节)(消散)(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人间的仙境)(复,再;与,参与,指欣赏)积累词语【参考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高峻的山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早晨,雾气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没有人能再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抓住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高峻的山峰,清澈的流水



研读赏析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明百意。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呢?


示例:“沉鳞竞跃”一句中“竞”字用得好,不但写出了鱼的多,而且赋予了鱼竞争的意识,他们仿佛在比比看谁跳得高,跳得美,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提示:从观察角度、时间跨度、词语运用、景物状态、感官冲击、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文章结构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妙点揣摩探究主题:
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那几句?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而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读《答谢中书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词采隽永、音律和谐,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答谢中书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小结全文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你感悟最深最想学习的写景技巧是什么? 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可以写学校小花园也可写其它景物)。     谢谢大家!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生动细致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法;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品味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屏幕展示一组优美的祖国山水风景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欣赏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自然导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纷纷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留下了许多写景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弘景的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二、走近作者
(大屏幕展示有关作者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
三、了解背景
(大屏幕展示背景资料,为理解作品做铺垫。)
四、目标导航
(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五、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读音、节奏、感情。
(大屏幕展示课文内容,配上图片,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读,让学生评价,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
六、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不会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的知识,生教生,学生不会的教师指导。
七、积累词语
大屏幕出示重点词语,指名学生回答,然后出示答案强化记忆。
八、研读赏析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抓住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高峻的山峰,清澈的流水
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九、妙点揣摩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明百意。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呢?
提示:从观察角度、时间跨度、词语运用、景物状态、感官冲击、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文章结构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沉鳞竞跃”一句中“竞”字用得好,不但写出了鱼的多,而且赋予了鱼竞争的意识,他们仿佛在比比看谁跳得高,跳得美,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十、探究主题:
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那几句?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而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十一、小结全文
读《答谢中书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词采隽永、音律和谐,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答谢中书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十二、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你感悟最深最想学习的写景技巧是什么?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可以写学校小花园也可写其它景.
《答谢中书书》教案
齐河县鼎新中学
张 爱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