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课件(共2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诗经》课件(共27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20: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2《诗经》二首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诗经》三大内容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多是各地民歌;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jiū
hao
qiú
xìng
wù mèi

mào
yao
tiao
一读,读准字音
朗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悠哉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读,注意节奏
《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思考: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读,读出情感
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采荇姑娘的相思和追求的故事。
任务一:这个故事写了男子对女子相思和追求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用三幅画卷来展示,请结合第一幅画的标题示例,补充剩下两幅画的标题。另,古人擅长为画作选择底色,你觉得这三幅画分别配什么底色比较恰当?
例:河边邂逅 一见钟情
第一节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由关雎和鸣起兴,渲染气氛)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 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河边邂逅 一见钟情
诗歌开头为什么要写到雎鸠鸟?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第二诗节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法排遣)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有一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
朝思暮想 辗转反侧
荇菜
第三诗节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表现这个情窦初开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幻想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娶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琴瑟钟鼓 欢庆娱乐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诗节)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诗节)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三诗节)
受挫
幻想
爱慕
思念
愿望
小结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蒹 葭
(《诗经·国风·秦风》)
释义:芦苇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朗读方法回顾: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跟随,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解词:
请标注出第二三诗节与第一诗节不同的字词,体会意思。
河边芦苇青苍苍, 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 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 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就在水中洲。
思考1:如果让你为这首诗歌找一曲纯音乐,你在搜索框中输入的情感关键词会是什么?理由?
思考2:《蒹葭》一诗并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这种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通过刻画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暗寓诗人困于愁思苦想的凄婉心境。
由于思念,似乎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重 章 叠 句
这种形式会不会显得诗的内容重复、拖沓呢?
不会,从内容上说,诗中每一诗节的意思是有变化的。比如《蒹葭》中的“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时间的变化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使诗意静静流淌。
“蒹葭”在诗中出现呈现的规律:
每隔7句出现一次,一章一咏。
这几句重章复唱的诗写到了哪几种意象?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
蒹葭和白露。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透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深秋烟水迷蒙、萧瑟冷清的景和主人公如痴如醉、凄婉的情难解难分。
借景起兴
小结
《蒹葭》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见的惆怅之情。
对比阅读
在采摘荇菜的现场,在蒹葭丛生的水岸,浮现了两个美丽的身影,一位是“淑女”,一位是“伊人”,根据“任务指南”自选角度,开展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小组报告”中。
“淑女”组任务指南
1.“君子”和“淑女”这两个称谓是不是别有意味?可以据此展开思考。
2.“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过程既惆怅又快乐,你怎么看这种有点矛盾的情感?
3.写一个富有魅力的形象,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文中有虚写的追求过程吗?你怎么看存在于想象中的追求呢?
4.期待你富有创见的其他发现。
“伊人”组任务指南
1.感受“伊人”的魅力,首先要理解诗的意思,看看诗中“伊人”的追求者是怎样一步一步靠近“伊人”的。
2.发挥你的想象。想象中,你听见了什么?你又看见了什么?你仿佛能触摸到什么?
3.那些无比渴望却又永不止步的追求,可以是对爱情,也可以是对其他事物。展开多角度的思考,诗,就更有趣了。
4.期待你富有创见的其他发现。
诗经之美
美在律韵:韵脚变化 重章叠句
美在意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美在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