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2.已知湖水的深度为,湖底的水温为,水面的温度为,大气压强为。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重力加速度取,水的密度取)( )
A.12.8倍 B.8.5倍 C.3.1倍 D.2.1倍
3.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f(v)表示v处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百分率,所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Ⅰ,TⅡ,TⅢ,则( )
A.TⅠ>TⅡ>TⅢ
B.TⅢ>TⅡ>TⅠ
C.TⅡ>TⅠ,TⅡ>TⅢ
D.TⅠ=TⅡ=TⅢ
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种升温过程,则( )
A.a→d的过程气体体积增加
B.b→d的过程气体体积变小
C.c→d的过程气体体积增加
D.a→d的过程气体体积减小
5.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耐寒不耐热,温度在超过56℃时,30分钟就可以灭活。如图所示,含有新冠病毒的气体被轻质绝热活塞封闭在粗细均匀的绝热汽缸下部a内,汽缸顶端有一绝热阀门K,汽缸底部接有电热丝E,汽缸的总高度。a缸内被封闭气体初始温度℃,活塞与底部的距离,活塞和汽缸间的摩擦不计。若阀门K始终打开,电热丝通电一段时间,稳定后活塞与底部的距离,关于上述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汽缸中逸出的气体占原b汽缸中气体的
B.a汽缸中的气体吸收热量,压强增大
C.稳定后,a汽缸内的气体温度为50℃
D.稳定后,保持该温度不变再持续30分钟,a汽缸内新冠病毒能够被灭活
6.对于下列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溴蒸气的扩散实验,若温度升高,则扩散的速度加快
B.乙图是模拟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说明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的
C.丙图是蜂蜡涂在单层云母片上受热融化的实验,说明云母的导热性能具有各向异性
D.丁图是把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的实验现象,说明水银对玻璃是浸润液体
7.负压病房是收治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病人所用的医疗设施,可以大大减少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机会,病房中气压小于外界环境的大气压。若负压病房的温度和外界温度相同,负压病房内气体和外界环境中气体都可以看成理想气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负压病房内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小于外界环境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B.负压病房内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小于外界环境中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
C.负压病房内单位体积气体分子的个数小于外界环境中单位体积气体分子的个数
D.相同面积下,负压病房内壁受到的气体压力等于外壁受到的气体压力
8.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若温度保持不变,则气泡中的气体分子( )
A.平均动能减小
B.对气泡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减小
C.平均动能增大
D.对气泡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图示状态变化方向从状态a到状态b(ba延长线过坐标原点),到状态c再回到状态a.三个状态的体积分别为Va、Vb、Vc,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Va=Vb
B.Va>Vc
C.Vb=Vc
D.Vc=Va
10.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C摆开始振动后,A、B、D三个摆中B摆的振幅最大
B.图乙为两列水波在水槽中产生的干涉图样,这两列水波的频率不一定相同
C.图丙是两种光现象图案,上方为光的衍射条纹、下方为光的干涉条纹
D.图丁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11.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不是决定气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是( )
A.分子质量
B.分子速率
C.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分子数
D.温度
1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0℃时压强为 p0,经一等容变化过程,温度为 t℃时,气体压强为p.则它每升高 1℃,压强的增量△p 的值为( )
A. B. C. D.
13.在“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如下表所示,仔细观察“p·V”一栏中的数值,发现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序号 V(ml) p(×105Pa) p·V(×105Pa·ml)
1 20.0 1.0010 20.020
2 18.0 1.0952 19.714
3 16.0 1.2313 19.701
4 14.0 1.4030 19.642
5 12.0 1.6351 19.621
A.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B.实验时环境温度升高了
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D.实验时注射器内的气体向外发生了泄漏
1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B.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D.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15.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的导热气缸通过一个质量不能忽略的“工”字形活塞封闭了A、B两部分气体。下面气缸的横截面积大于上面气缸的横截面积,现使环境温度降低10℃,外界大气压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塞下降 B.活塞上升 C.活塞静止不动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题)
16.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状态A→B→C变化,则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状态,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状态(填“A”、“B”、“C”)
17.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其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________(选填“0℃”或“100℃”)时的情形;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情形。
18.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氮气,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氮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容器中氢气分子的总动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氮气分子的总动能;若已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写为,其中表示气体的压强,表示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为常数,为温度,则氢气的压强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氮气的压强。
19.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他们在试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将压强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压敏元件和热敏元件伸入到试管内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测得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1)实验中,他们把试管浸在烧杯的冷水中,通过在烧杯中逐次加入热水来改变试管内气体的温度,每次加入热水后就立即记录一次压强和温度的数值,最后得到一组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数值.上述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取了正确的操作后,他们针对同一部分气体在三个不同体积的情况下记录了相关数据,计算机绘出的p-t图像分别如图(b)中的1、2、3所示,其中p1为已知量,则图线1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图(c)中可能符合上述气体变化过程的图线是( )
A.B. C. D.
三、综合题(共4题)
20.如图所示,用水银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给封闭气体缓慢加热时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1.一个敞口的瓶子,放在空气中,气温为27℃.现对瓶子加热,由于瓶子中空气受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被排出.当瓶子中空气温度上升到57℃时,瓶中剩余空气的质量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22.为了监控锅炉外壁的温度变化,某锅炉外壁上镶嵌了一个底部水平、开口向上的圆柱形导热缸,气缸内有一质量不计、横截面积S=10cm2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活塞上方用轻绳悬挂着矩形重物。当缸内温度为T1=360K时,活塞与缸底相距H=6cm、与重物相距h=4cm。已知锅炉房内空气压强p0=1.0×105P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不计活塞厚度及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缸内气体温度等于锅炉外壁温度。
(1)当活塞刚好接触重物时,求锅炉外壁的温度T2。
(2)当锅炉外壁的温度为660K时,轻绳拉力刚好为零,警报器开始报警,求重物的质量M。
23.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
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 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0 ℃ 100 ℃
100以下 1.4 0.7
100~200 8.1 5.4
200~300 17.0 11.9
300~400 21.4 17.4
400~500 20.4 18.6
500~600 15.1 16.7
600~700 9.2 12.9
700~800 4.5 7.9
800~900 2.0 4.6
900以上 0.9 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D
6.D
7.C
8.B
10.D
11.D
12.B
13.D
14.D
15.A
16. B A
17. 100℃ 较小
18. 等于 大于 高于
19. 加入热水后就立即记录一次压强和温度的数值”是错误的,应该是“加入热水后,在气体状态稳定后再记录压强和温度的数值 p=+p1 B
20.
水银柱向上移动.说明了在保持气体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封闭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10 /11
22.(1)600K;(2)1kg
2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