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喀什地区叶城县第二中学
史地组 王庆会 高一历史课件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法指导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
背景(原因、条件)、经过、影响(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基础落实:1、( )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打出了( )和( )的幌子。这客观上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3、( ),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初步胜利,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 ( ),以( )为国旗。
4、1912年春,临时政府颁布《 》,这是近代史上第一部( )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的进步意义。
5辛亥革命是( ),它推翻了(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 ),为中国(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政
《辛丑条约》预备立宪兴中会武汉1911年10月10日南京五色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性质封建专制制度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清王朝民主 共和帝国主义民族资本主义问题探究1、辛亥革命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从经济、思想、组织、军事等方面理解)2、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3、辛亥革命的结果如何?为什么?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条件(背景):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实践:客观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武 器、中心、代表)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湖北防务空虚(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成果
1、武昌起义胜利
2、中华民国成立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性质、意义)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20世纪初,清朝为维持统治,先后推出了“新政”与“宪政”,其力度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其措施归纳如下:
政治:裁冗官衙及军机处、设内阁、资政院咨议局、初行
三权分立、地方自治。
法律:颁《大清新刑律》,仿西方体例,刑分主刑从刑,
刑民分开。
经济:1902年清上谕,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设立商部,
出台保商措施。
教育:1904年通过《癸卯学制》,分学前、小、中
职等教育层次,是现代教育开端。
军警:编练新军,仿照西方设立警察制度。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A、时间:
B、地点:
C、成员组成:
D、政治纲领: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G、性质:
H、意义: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 组织系统)1905年8月日本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民族民权民生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说明了革命潜伏失败危机黎元洪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 京公 历,民国纪年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溥仪革命结果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军事进攻政治讹诈任命军事威胁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施压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革命阵营支持攻击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退让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 清:逼宫退位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我认为,行动的时间已经到了。如果列强不欲担负使北京政府瘫痪的后果,袁世凯得到支持,因为只有他是稳定的保障。
———德驻华公使哈豪森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革命的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主权在民实行责任内阁制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4) 据材料四,革命政府用什么政体来防止专权现象? 深化理解课堂小结:各抒已见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
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法指导辛亥革命爆发后停泊在长江上的外国军舰增多 辛亥革命爆发后外国水兵在汉口租界构筑工事 领导我们苏醒了领导我们站起来了领导我们富起来了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第16课 辛亥革命 学以致用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第16课 辛亥革命 学以致用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化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 实际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学以致用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学以致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权。胜利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