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8 21:1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油画--《国殇》
苍凉的大地上飘来大字报,铁塔、槐树诉说着;
低空飞翔的孤雁在呢喃着;
共和国主席紧锁眉头,痛楚地凝视远方,思考未来。
古钟提醒人们:这是一场历史大悲剧……
共和国主席是谁?一场历史大悲剧指的是?造成该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叶城二中 王庆会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966—1976)1、“文革”的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党内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和削弱。(3)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文化大革命中新中国民主政治受到了怎样的踏?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4)1967年1月,以王洪文为首的 “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了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接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许多地方发生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5)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这样,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这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
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
这是左倾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十年
......翻开历史的记忆 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3、“文革”的教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二、法律制度、民主制度重建与完善(1978至今)1、历史条件: 2、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怎么做的?)
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2)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怎么做的?)
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将“依法治国” 写进宪法  文革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意义: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义)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怎么做的?)小结:新中国的政治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重大挫折 “文革” 时期 的个人崇拜 “文革” 时期 的个人崇拜 “文革” 时期 的个人崇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我们身边的法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初步建立1949.9 北平时间、地点:与会代表内容——具有广泛性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共同纲领》确立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年法作用
及意义:代行 职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筹建新中国被提上议事日程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全国人大 初步建立了 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背景: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3.发展到新阶段:2.初步发展:政协会议职能转变(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1982 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P99)4.完善: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这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政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时间、地点:内容1954年 北京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意义: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A、《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
B、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2.创立《宪法》的内容?原则?性质?
内容: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探究活动】中国
共产党无党派
人士各民主
党派人民
团体各民族海外
华侨各地区人民
解放军政协一届会议与会代表以上与会代表的组成体现了怎样的情况?代表的广泛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体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34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直接选举选出代表产生)选民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代表产生)(选出代表产生)间接选举人民当家作主【探究活动】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经济基础阶级本质组织原则政党活动观察地图,你发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吗?2、西部多,东部少1、大杂居,小聚居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如何管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意义1.含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4.建立《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建立3.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 1958.10.25宁夏
回族自治区1955.1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47.5.1年内蒙古自治区1965.9.1西藏自治区1958.3.15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 注)市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或旗(124个)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实施群体不同:主要作用不同:享有的权力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后者是港澳同胞当家作主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前者没有【探究活动】同步练习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A 2.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BA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B5、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D1982年6、我国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青海自治区BB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B 7、“文革”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 ( )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习惯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党内意见分歧 ④权力过于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8、“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 )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DB 3、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当堂练习A4、下列法律文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选举法》 B《宪法》
C《刑法》 D《民事诉讼法》B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措施有( )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还包括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村民选举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当堂练习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