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光电效应现象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光电效应现象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4 06:4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光电效应现象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
1.能量子假设是对经典物理学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作出这一大胆假设的科学家是(  )
A.库仑 B.普朗克
C.密立根 D.爱因斯坦
2.热辐射是指所有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辐射强度指垂直于电磁波方向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在研究同一物体于不同温度下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辐射强度的关系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图中横轴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纵轴Mλ表示物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电磁波的强度,则由Mλ—λ图线可知,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下,将: 
A.向外辐射相同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相同.
B.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相同的.
C.向外辐射的最大辐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向外辐射的最大辐射强度的电磁波的波长向短波方向偏移.
3.下列宏观概念中,是“量子化”的有(  )
A.人的身高 B.物体的质量
C.汽车的速度 D.大象的头数
4.2019年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被正式披露,引起世界轰动.黑洞是一类特殊的天体,质量极大,引力极强,在它附近(黑洞视界)范围内,连光也不能逃逸,并伴随很多新奇的物理现象.传统上认为,黑洞“有进无出”,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视界里逃逸出来.但霍金、贝肯斯坦等人经过理论分析,认为黑洞也在向外发出热辐射,此即著名的“霍金辐射”,因此可以定义一个“黑洞温度”T:常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黑洞质量,k是一个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常量,叫做“玻尔兹曼常量”.以下几个选项,不能用来表示“玻尔兹曼常量”单位的是:
A. B. C.J·K-1 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有损失,故总能量减少
B.能量耗散表明,能量在利用过程中数量虽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
C.电磁波是横波,本身不具有能量
D.微观粒子能量变化是连续的
6.提出能量的量子化假说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7.科学突破奖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全球顶尖物理、数学和生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王贻芳是我国首位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贡献和物理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成功地解释了磁铁受到高温时会失去磁性
B.“点电荷”、“元电流”、“电场强度”概念的提出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C.法拉第系统地总结了电磁规律的研究成果,建立经典电磁场理论
D.爱因斯坦为了对黑体辐射进行理论解释,首先提出了量子观点
8.下列物理学的发展史,表述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得出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中,其中是与中心天体质量无关的恒量
B.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引力常量是由牛顿测得
C.库仑发现的库仑定律,并测出了电子的电量
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中,普朗克常量的单位是J·s
9.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修订国际单位制”决议,正式更新包括国际标准质量单位“千克”在内的4项基本单位.“千克”由量子力学中普朗克常数为基准进行了重新定义.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质量表达式(其中a、b为无单位常数,f为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u为速度)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一些重大物理现象和物理理论的发现常常同基本物理常量的发现和准确测定密切相关,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物理常量的单位正确的是(  )
A.普朗克常量h J·s
B.万有引力常量G N·m/kg2
C.劲度系数k kg·m2/s2
D.动摩擦因数μ N/kg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
B.不同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波长,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的波长
C.爱因斯坦首次提出能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2.假设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后,电子向某一方向运动,光子将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子的散射,散射后的光子跟原来相比
A.光子将从电子处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
B.散射后的光子运动方向将与电子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C.由于电子受到碰撞,散射光子的频率低于入射光子的频率
D.散射光子虽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不变.
13.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提出了能量子假设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普朗克 C.奥斯特 D.爱因斯坦
14.如图所示,画出了四种温度下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B.只有波长短的辐射强度增加
C.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辐射强度仍然是随波长的增大而先增大再减小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但变化的电场不能产生磁场
B.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赫兹最早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C.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是连续的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二、填空题(共4题)
16.能量的量子化∶在微观世界中能量是_____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____的。这种现象叫能量的量子化。
17.黑体:某种物体能够______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______,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18.黑体辐射
(1)定义:黑体虽然不______电磁波,却可以向外______电磁波,这样的辐射叫作黑体辐射。
(2)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______有关。
19.如图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洁净锌板连接,触摸锌板使验电器指示归零.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接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锌板,发现验电器指针张角减小,此现象说明锌板带____电(选填写“正”或“负”);若改用红外线重复上实验,结果发现验电器指针根本不会发生偏转,说明金属锌的极限频率_____红外线的频率(选填“大于”或“小于”).
三、综合题(共4题)
20.1900年4月27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在英国皇家学会提出“物理学的两朵乌云”,查阅资料简述这“两朵乌云”是什么?
21.19世纪末开尔文爵士曾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物理学中已没有什么新东西可发现,剩下的只是把测量做得更精确。不过在地平线上有“两朵乌云”。简述这“两朵乌云”是什么?
22.某广播电台的发射功率为25kW,发射的是在空气中波长为187.5m的电磁波,则:(普朗克常量,光速)
(1)该电台每秒从天线发射多少个能量子?
(2)若发射的能量子在以天线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分布视为均匀的,求在离天线2.5km处,直径为2m的球状天线每秒接收的能量子数以及接收功率。
23.如图所示为我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那么,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又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B
6.D
7.A
8.D
9.B
10.A
11.B
12.C
13.B
14.B
15.B
16. 量子化 分立
17. 完全吸收 反射
18. 反射 辐射 温度
19.正,大于
20.两朵乌云指:一是光的运动问题,二是能量辐射的问题
21.
第一朵乌云,主要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热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22.(1);(2)
23.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德国物理学家的能量量子化假设。该假设提出的背景是经典电磁理论解释不了黑体辐射实验的实验规律。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