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14: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錾(qiān)子 档(dàng)柱 效衢(fú) 芙蓉(ròng)
B.渭(wèi)北 龌(wò)龊 提纲(gāng) 喧嚣(xiāo)
C.掺(cān)杂 抒(shū)情 萌(méng)动 风筝(zhēng)
D.苛(kē)刻 喜讯(xùn) 诺(nuò)言 芭蕾(lěi)
2.给下面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养花,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
A.好处 B.更,更加 C.有益的 D.增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你看兰花的味道和颜色多美丽呀!
B.这个国家最初的发展和兴旺,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C.故乡的秋天是异常美丽和令人向往的地方。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李”,小王说:“明天晚上请到我家来,有要事商议。”
B.小王说:“小李,明天晚上请到我家来,有要事商议;
C.“明天晚上请到我家来,有要事商议。”小王对小李说。
D.小王对小李说,明天晚上请到他家去,有要事商议。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上都相同。
B.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找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C.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注。
D.为了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
二、填空题
6.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万( )更( ) 万( )得( ) ( )然( )同 独( )心( )
悬( )结( ) 色味( )( ) 日夜( )( ) 无( )顾( )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是___________。
(2)新年到,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显出一派___________的气象。(选词填空)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完成练习。
1.年糕里面学问大,象征着人们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仿写句子)
_________学问大,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过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的__________________。
(2)从加点的词语可以体验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3)你在除夕的时候“守岁”吗?“守岁”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8.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插说
10.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2.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北平年景(节选)
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1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
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
14.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回忆年味的。
15.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 )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16.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出现了一句北方的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写几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朋友,你们那儿过年有什么样的年味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A
【解析】

3.B
【解析】

4.A
【解析】

5.A
【解析】

6. 象 新 不 已 截 不 出 裁 灯 彩 双 美 不 绝 暇 及 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书写时要注意:“象”的意思是“形状,样子”,不带“亻”;“截”与“裁”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注意区分。
(1)这道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回答这道题,要先明白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提示选择对应的词语。从“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可知,应填的词语是“截然不同”。
(2)这道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根据语境可知,句子说的是新年显出新气象,对应的词语是“万象更新”。
7. 月饼里面 人们团团圆圆 热闹 人们对除夕夜团圆饭的重视 守岁,我们守岁会放鞭炮,会吃团圆饭。
【解析】

8.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9.B
10.孩子们忙乱,大人也紧张。
11.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12.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解析】
【分析】
8.此题考查词语理解能力。解题时,我们可以借助上下文进行理解。
万象更新: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9.此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①破折号是对前文的说明或注释。
②“美好的东西——鲜花”中是对美好东西的注释,用破折号引入。
③还表示声音的延长,往往出现在拟声词之后,“哗——哗——”中表示海水声音的延续。
④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示话没有说完或者后面的不是接着前面的话继续说的,是停顿之间补充的。
⑤表示意思的转折,即破折号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
10.此题是对过渡句的考查。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句的位置:
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端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
①用小标题过渡
②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③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④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⑤用提示句过渡
⑥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⑦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11.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可知大人们紧张是要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12.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从“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可知答案。
13. 循规蹈矩 精疲力竭
14.时间
15.C
16.(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17.过年过在嘴上 过了腊八就是年 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18.山西平遥。年味很浓,从腊月十六开始,大街小巷张灯接彩,今年还是山西台春晚唯一分会场。活动有灯展,社火表演,县大爷拜年等。习俗有过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做油糕,黄煎,合碗则,除夕夜守岁,正月初一吃团圆饭,正月十五闹元宵。古城里活动更多,外地人比本地人还多。欢迎四方朋友来平遥过中国年,体味年文化。
【解析】
13.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然后在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
循规蹈矩: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精疲力竭: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14.此题考查写作顺序的掌握。本文是按照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的情景、年后的习俗来写的。
15.此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在讲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16.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全文,我们可归纳为(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17.此题考查俗语的积累。平时学习时,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多积累写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
18.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解答本题时,只要将自己印象中的过年景象叙说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