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14: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擢:伸出,抽出。)
B.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之后。)
C.今夜月明人尽望。(尽:都。)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盈盈 泣涕 朝露 中庭
B.俗韵 白霜 蜡烛 忧思
C.倾斜 尘杂 脉脉 札札
D.轻烟 嘉宾 皎皎 诸候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皎皎(明亮)河汉女 B.纤纤擢(洗)素(白)手
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4.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B.迢迢牵牛星(遥远)
C.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 D.盈盈一水间(形容饱满)
5.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二、填空题
6.理清脉络。
1.《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分别以________、七夕节和________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写作背景。七夕节是为纪念__________而设的节日,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织女的悲伤与无奈,但是又希望人们是希望的,因此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体现。
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营造了_____________的环境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课外阅读
鹊桥仙①
[宋]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2)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3)忍顾鹊桥归路?(  )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4)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9.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1)飞星/传恨。( )
(2)银汉/迢迢暗度。( )
(3)忍/顾鹊桥/归路。( )
(4)两情/若是/久长时。( )
10.这首词借______________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13.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其_____及_____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4.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有关“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D
【解析】
【详解】
“候”应为“侯”。
3.B
【解析】

4.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对诗句加点字的字词的识记,注意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能熟练背诵,还要掌握和理解诗句的意思。“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思是: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5.B
【解析】

6. 寒食节 中秋节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月圆人缺、静寂孤苦 自己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解析】

7.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解析】

8.B;C;A;C
9. √ × × √
10. 牛郎织女 坚贞、诚挚的感情
11.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解析】

12.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3. 苏洵 苏辙
14.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表达出作者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达到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留给后人无尽温暖与美好。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解析】
12.考查对古诗词标题的了解。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水调歌头,标题是明月几时有。
13.考查对作者的了解。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及宋朝出现的八位文学巨匠、他们分别是唐朝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朝时期的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明朝散文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从此流传于世,其文章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正统和权威。
14.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翻译语言要简练明确。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15.考查对诗句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句含义。理解了诗句含义解答此题就容易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
16.考查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题类一般要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等,此题在了解全诗的基础上,可联系背景,抓住关键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分析 即可。
17.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运用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