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16: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二)
一、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涉江者 ______________
(2)遽契其舟 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竭泽而渔
 竭①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②而田③,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薮(sǒu):指野草。③田:通“畋”,打猎。
6.“竭泽而渔”中,“渔”的意思是(  )。
A.捕鱼 B.捕鱼的人 C.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 D.姓
7.对“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理解正确的是(  )。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8.从这则成语故事中,我懂得了_____的道理。
阅读短文。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____________
(2)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
(3)臣闻之___________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阳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11.翻译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 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3.“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
14.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
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
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15.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___________。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___________。
16.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过 雕刻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解析】
【详解】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
5.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的道理。
【解析】
【详解】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A
7.A
8.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解析】
【详解】
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9. 向 点燃 听说 怎么
10.B
11. 少年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12.活到老,学到老。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解析】
【详解】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13. dài 到,及 力有不逮
14.C
15. 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
16.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解析】
【详解】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