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诗歌鉴赏专题练
一、诗词曲鉴赏
诗歌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
, !
4.把诗句补充完整。
5.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8.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0.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11.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12.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花 柳 汉宫 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解析】
略
4.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5. 散布。 空。
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7.要珍惜时间。
【解析】
略
8.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9.“弄”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解析】
略
10.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11. 乌鸦 露水 桂花 凄清、孤寂
12. 地白 空明皎洁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13.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4.C
【解析】
10.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乌鸦、露水、桂花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气氛。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赏析。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学生结合自己的课下积累回答即可。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释义: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清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释义: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C项“没有这份思绪”错误,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